众所周知,《红楼梦》一书由曹雪芹以及无名氏撰写,流传至今已是一文学经典。书中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历史赋予的大背景,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不得不让人魂牵红楼。
读一本书,懂得欣赏情节是最为重要的。在《红楼梦》里,我看到了贾宝玉对林黛玉的喜欢可以是一句“这位妹妹,我曾见过。”亦或者是一句“任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看见了封建卫道士对封建叛逆者的打压……不同于其他小说的并不是它的知名度,而且作者并没有把《红楼梦》这个悲剧完全归于恶人的残暴,其中一部分悲剧是封建势力的直接摧残,但是更多的悲剧是封建伦理关系所造成的,是几千年积淀而凝固下来的所谓的正统文化以及“孝道”的深层结构而造成的人生悲剧。
诚然,我认为曹雪芹笔下的红楼梦不只是一种批判,更加是一种对自身生活的反映。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与宝玉的形象相像,也由此反映出来曹雪芹所想表达的封建贵族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衰败的历史命运。
红楼梦固然是个梦,至于好坏,只有梦里的人才能知道。书中的结局,黛玉魂断潇湘,宝玉离尘出家,这场梦就到了终结之时。而其他人也随他们的离散,梦醒红楼。正所谓“所有人的戏都要散场,所有人的故事都要结束,所有人的前缘孽缘皆要了断。”
作为一名喜欢一些替天行道的情节的女生,我天生就对《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感兴趣,因为这些书里有我们喜欢的打打杀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等情节,满足了我心中的英雄崇拜情结和渴望放纵自由的理想。但翻阅《红楼梦》时又是那么的不一样,它可以把一个人的容貌描写的如此美,把爱情描写的如此动人。古往今来,无数的大家和读者都对《红楼梦》给予赞美和推崇。如潘知常教授说:“《红楼梦》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学圣经和美学圣经。假如没有这本书,我真难以想象,伟大的世界文学或我自己渺小的生命是怎样的;”刘再复先生非常推崇《红楼梦》,并且希望全体中国人都要热爱《红楼梦》,因为他认为:“中国文学乃至文化的最大的宝藏就在《红楼梦》中,它不仅有最丰富的人性宝藏、艺术宝藏,还有最丰富的思想宝藏、哲学宝藏。”
我心中的《红楼梦》,承载的是各种封建礼教打压下的爱情,承载的是追随平等自由的难能可贵。它是不完整的的,然而从来没有一部不完整的作品像它一样,引起如此广泛的讨论,并占有如此重要、甚至不朽的地位。
此时,我又不禁回忆起书中的一段。
宝玉听了笑道:“你往那去呢?” 林黛玉道:“我回家去。” 宝玉笑道:“我跟了你去。” 林黛玉道:“我死了。” 宝玉道:“你死了,我做和尚!”
黛玉最终魂断潇湘,宝玉最终离尘出家,这场梦该被终结了,魂牵红楼,梦也终醒红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