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修改了一下用了近三年的能量跟踪图。复盘从前的记录,分为两大块:
1. 头脑的活跃程度:分为hyper-激进亢奋、being-安稳存在、distract-注意力难集中;
2. 能量高低程度:极高、高、中、低、极低几档。
后者记录能量,是把身体能量的级别具体相化:
- 极高 - 意味着高频高能,体力极好,可以早上跑个4/5公里、瑜伽、做两顿饭或者几种点心,再盯写作业或自己看看书;
- 高 - 家庭琐事都不费力气不耗神,自己也可以保证自己独处的时间,哪怕就是一会会,能保证每天基本的运动量,不会异常亢奋使体能透支;
- 中 - 可以很好的管理工作量,不让工作影响生活,但是只能保证基本的生活水准,比如可能不会有多余的精力做个健康餐,保持日常的健身额度有难度,有想偷懒的欲望,总体来说还是可以保证产出率;
- 低 - 生物钟被时钟打败,需要在一早考虑是30min打坐冥想还是准备点健康的蔬菜,如果还能去跑步那一定是惯性力量带动,2/3 千米还可以,这是在脑子还没有完全清醒的情况下,反抗还没有来的及开始就已经打到回府;所有的坚持成为习惯,在这种时候派上了大用。如果没有形成习惯那么肯定会放弃日常健身的routine安排;
- 极低 - 影响工作效率,身体疲软脑子沉重,有时候想吃垃圾食品给自己“打气”,清晰的感觉到如果不即时调整脑力体力的分配,休息,下一分钟可能会收到身体大面积反抗,身体宣示主权的后果就是彻底倒下,平躺或者保持能量最低才得以保命。
这几个不同的档域,和头脑的活跃程度进行叠加,能够帮助我很好的观察自己身体、头脑的活跃程度和整体的能量循环程度。
有时候能量极高,然而头脑亢奋,接下来的一定是曲线大幅度下滑。透支的能量需要补给,mind太活跃导致脑力旋转飞速,身体跟不上脑力时间久了,会造成的结果就是“脚不沾地”的行为:说多于做,喜欢动口不动手,能发邮件说清楚的一定要打电话,多大多小的事儿都选择先和人沟通叨唠而不是自己想想怎么解决;没有耐心;点外卖成性不愿意自己动手准备食物、失眠多梦。总之这个“质变”何时到来取决于,你能在这个hyper-very high的状态停留多久。
头脑亢奋不是我所追求的状态,它和能量输出组合所出现最好的状态,也就不过是每个月能量极高的那几天,不是长久之计。
注意力难以集中的distract的状态也很闹心,看见什么就停留在“看见”的状态,脑子不知道去哪儿了,想什么都不能想深入。这样的状态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和生命。
我自己总结了一下,为什么会有时候头脑会感到如此的分散:没有清晰的目标,或者一个容易执行的plan,可能是关键。
就比如健身,如果我的目标的一个月50k,做深蹲20次,腿部手臂各20次,瑜伽12次那么具体到每周就很清楚 - 每周安排五个早上15k target跑步,4次瑜伽课,每天选深蹲、腿、手臂各两次可以有两天休息。
这样具体下来如果全部完成就会超标,赶上天气不好身体不好也能达标。最主要的是一早上起来就知道该改什么不用现想。工作学习和家里的各项琐事也是,飘来的事情都在脑子里一一归类放好,大概什么时候干心里有数,记不住的写在list上,然后再开始看邮件,应付那些不在你计划内,但是或许紧急或许对他人来说很重要的各项事宜。
没有这个设目标计划,和每天在脑子里存档、写todo list 的过程的话,当所有的事情都扑面而来,那你肯定会在解决掉它们后觉得:“所以我之前想干嘛来的?”于是脑子散黄儿,清晰感再也不在。
那么就说说最近一年来最想成为的being状态。能够让头脑calm 冷静的存在,产生高能,简直就是我九月之前所追求的最佳状态。这是一种站得高因而可以俯瞰的感觉。什么事情都不能让我启动fight or flight 的模式,什么事情都被笑脸面对,耐心对待。生产率极高,成就感满满。
然而万事万物能量守恒,头脑可以一直存在在being的状态,但是能量不能只高不低。当我感到能量级别开始下降的时候,没有觉知在线的情况下,大多数人会选择鸡血,给自己打一针:别人家的孩子又拿到了好成绩,同事又升职了,别人开始每天跑10k啦,人生苦短,还有心气努力奋斗就是年轻,所以我们不要放弃呀,冲~鸭~
你问累不累。人家肯定说不累。说不累我也相信,因为有些人这辈子的功课就是寻求认同,冲破曾经匮乏的记忆,追求自己给自己(和后代)设计的“卓越”,人生道路不同而已。
明白自己的道路有别的安排,我通常会在能量开始下降的情况下,特别注意保持头脑停留在being的状态。刚开始练习真的不容易啊,谁都想做永动机,不用睡觉不用吃饭每天有无限精力;然而这样的感觉还没有停留“够”久就要离我而去,ego本能的反应是不惜一切代价抓住它:脾气不好,忽视身体给的讯号继续透支,通过外界刺激拒绝和反抗,其实都是徒劳。
后来我开始选择坦然接受,于是每月的tracking能量的曲线虽然有高有低,但是坡度平缓;另一个区间反应头脑活跃程度的线开始呈现稳定状态,渐渐可以出现在没有外界刺激(比如频繁社交)的情况下,大幅度直线停留在being一档的状态。
这样大概持续了6、7个月,我觉得我的修炼可以升级了。
从这个九月开始,我把能量跟踪图稍做了一下修改:
能量高低五档不变,之前记录头脑活跃程度的部分被脑波频率高低所取代。
这个脑波频率的概念出现在《开启你的惊人天赋》一书,我刚读到这个概念的时候惊呆了。
原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脑波基本处于beta状态,无论你处理事情的状态是痛苦、焦虑(高频beta)还是你在略微紧张的的状态下向一个朋友的朋友做自我介绍(中频beta),或者给宁静的阅读、和家人聊天(低频beta),她们都属于频繁很密的beta波。
而真正向内在探索时候的脑波状态其实是处于alpha波- 一种波长更长,频率略低的高能状态。
特意和芷雯老师探讨了一下这个“低频高能”的状态,原来能够保持头脑稳定“存在”的同时,能量高低的背后,脑波的频率还会有不同。也就是说,脑波频率时常处于高频beta,也是一个“饮鸩止渴”的效果;就算是在beta低频的阶段,也是通过外界的物质,让自己产生“舒适”的感受,本质还是向外索取。
然而alpha波的状态是:
”当你放松、平静、有创意或甚至凭着直觉行事的时候,你在思考也不在分析,而是在做白日梦或想象,像是出于某种出神的状态中。“
这是一个不关注外在、跟随自己内心、不耗反而自产能量的过程。长期处于这种状态简直是让人感到梦寐以求,好像体会到了创作者们的潜在快乐。
想到维吉尼亚 伍尔芙在《自己的房间》里阐述的那种状态:
“假如女性能在平和、安静中让思维漫游,那么会有更多伟大的女性作家诞生。”
原来这句话的重点不在“平和、安静”的外在环境,而在于,可以让“思维漫游”,这就是脑波在alpha状态在物质世界最好的诠释。
所以目标变得清晰无比:能够在alpha和beta脑波之间自由穿梭,出世入世来去自由,是从这个九月开始,给自己的一个大胆的承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