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半年,我俩电话联系,这一聊,就是半个小时。
张老师以前是我邻居,我们两家的住宅楼,就隔一条路。
算来相识有十多年了吧。
她写散文,诗,而且写的好,李主席和文友玉,对她评价不错,作协活动,却几次都没见到。
小学教师,眼睛有了毛病,看病,休息,哦。
后来,我们见面。
中性,直爽,爱说真话,我因此印象深刻。
她说,中国女子,比男子出成果的少,不是笨,而是大多数业余时间,用于家务孩子。
那种客观评说,让我不禁想起好多忙碌的女子。
后来,断断续续见面,做运动时,颁奖现场,迎春诗会。
她的朗诵,情感饱满,代入感极强,我很佩服。
也想学,可分身乏术。
歌也唱的好,和我对唱,是绝配,她男我女。
是敦煌诗词学会的"开山鼻祖"。后来格律诗古风,越写越好。
我喜欢她的不事张扬,潜心学习,抄写《论语》,背诵古诗词,每天不间断。
可能是几十年当老师,学习态度严谨,肯下功夫。
看她作品,你能感受到,她的进步。
而且,她的无私,善意,体现在方方面面。
看到问题,就给你指出来,谈想法,从不藏着掖着。
在一起,谈我们共同爱好着的文学,也谈健康,家庭,工作。
我从小有鼻炎,每每发作,治疗从来都是吃药,缓解,然后,下次再犯,她听说后,告诉一个偏方。
每天洗脸时,先掬水吸入鼻孔,如此反复十多次,过一段时间,就会痊愈。
说实话,我当时有点怀疑,这个中成药,那个西药,吃的不爱吃了,都没治好,就清水冲洗鼻孔,能行?
试过一段时间之后,还真见效了,后来一直坚持,好了!
又没花钱又省事儿,真是两全其美。
近两年,张老师去了成都,儿子生活在那里,有了孩子,她去照顾孙子。
我们联系少了,但相互动态,从作协群微信或者诗社群,都可以看到。
立冬这天,我打过去,她正忙,下午她又打来,我们聊的开心。
前几天发在网络平台的古风,情真意切,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的话题,依然是文学,书写,孩子,健康。
还谈到她86岁老母亲,好久没有见面,也是十分挂念,顾此失彼、难以两全的无奈。
她再次介绍护背良方,建议重配眼镜,我们彼此叮咛,爱惜身体,善待伴侣,学习量力而行,不可操之过急。
那怕这辈子,不出成绩,只要爱好在,有追求,心里就有盼望。
生命待我们不薄,除了感激,还是感激。
2022.11.8.
深秋,乡村小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