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作者: 大宝科乐 | 来源:发表于2022-09-13 18:44 被阅读0次

今日思考题:

1、宋仁宗为何曾经说他为后代选了两个宰相,请大家结合社会背景和人物本身去解读这个问题。

苏辙令人印象深刻的事,还真有一件,那就是他曾经痛骂过宋仁宗。然而宋仁宗却没有动怒,反而却说这是他留给后代的宰相。为何皇帝要这样说呢?有两个原因:其一,宋仁宗是个仁慈的皇帝;其二,苏辙的确有过人之处。

历史上真正的苏辙,可是个不折不扣的能人,甚至有些方面,连哥哥苏轼都要甘拜下风。但经过痛骂宋仁宗一事,他开始变得收敛,最后从官场全身而退,也算保全了自己。

虽然苏辙的名气,可能不如哥哥苏轼,但就像父亲苏洵为他取名“ 辙 ”的时候所说的:“天下的车都是顺着辙走的,虽然论功劳,车辙是没份的,但如果车翻马毙,也怪不到辙的头上。

虽然“ 辙 ”不易致福,却也难以招灾。”

记得历史老师说过,宋朝是历史上最富有的朝代。虽然唐朝的名声很旺,但是论老百姓真正的富有是比不过宋朝的。是个人都会喜欢一个有温度的才华卓越的人,仁慈睿智的宋仁宗当然也不例外。

2、关于宋代人丁忧的知识你知道哪些,可以畅所欲言的把你知道的说一说。

丁忧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dīng yōu,意思指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礼仪制度,后世往往指用于拥有官吏身份之人。出自《晋书·袁悦之传》: 遭逢父母的丧事,也称“丁艰” 始为谢玄参军,为玄所遇,丁忧去职。

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则无论此人担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这叫丁忧。

印象中明朝有一个叫张居正的大官没有为父母丁忧,后来子女都受牵连。他人虽然身居高位有贡献,可据说也是毁了明朝的一个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一首小孩子都会的诗歌,身为一个朝庭重臣,难道不知道吗?如果没有伟大的母亲,我相信历史上就不会有三苏。

相关文章

  • 浮花浪蕊尽,伴君共幽独

    苏轼误把杭州当故乡,杭州西子真心恋苏轼。苏轼来到了杭州,就爱上了杭州的山水;杭州迎来了苏轼,杭州处处便有了苏轼的文...

  • 新苏轼之新诗

    新人苏轼出诗来,苏轼后人已传记。新苏轼心中有诗,诗中有新苏轼。两者结合不分离。

  • 2023-01-29语文课本中的苏轼

    1.旷达的苏轼。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 2.情趣的苏轼。美食家、 3.性情的苏轼。 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在现了苏轼微妙...

  • 今日新作

    一、 宋-苏轼《水调歌头》。 二、 宋-黄庭坚《水调歌头》。 三、 宋-苏轼《水调歌头》。 四、 宋-苏轼《满庭芳...

  • 苏轼

    由于苏轼和王安石在变法上的矛盾,使得苏轼在当时难以继续在朝廷任职,所以苏轼上书请求去地方任职。 苏轼到了湖...

  • 2019年3月12日【不和他人较劲是种智慧】

    苏轼有个朋友叫韩宗儒,喜欢吃羊肉。他经常给苏轼写信,然后用苏轼回信的手迹换钱买羊肉。 苏轼知道这件事...

  • 苏轼

  • 苏轼

    苏轼学识渊博,思想通达,在北宋三教合一的思想氛围中如鱼得水。苏辙记述苏轼的读书过程是:“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

  • 苏轼

    L:1079年秋天,一位不世出的天才离开了他已经住惯的京城汴梁,青衣瘦马,一蓑烟雨,踏上了去往边陲小城湖北黄州的旅...

  • 苏轼

    越来越感觉人只有在身处困境的时候更能激发创作的灵感,如源源不断的滔滔江水,一发不可收拾。心理和现实的极大落差,却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rdlo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