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学会感知生活里的美好
仪式感这个词,有时说起来很虚无缥缈,却真实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细节里。
周日约了健身教练去做体测,缘由周六去健身房锻炼的时候,接连听到两位健身的朋友发出感叹:你真的好瘦。意识到自己的健身计划可能有成果,第一时间找健身教练确认。
减脂2KG、体脂率降到19.8%,看到这个数字,联想起自己一个月前在美食健身群里定下的小目标,为自己阶段性目标的达成感到欣喜和雀跃。
为了庆祝这个小小心愿的完成,午餐在健身房楼下的必胜客,点了西冷牛扒和藜麦沙拉,庆祝和嘉奖这阶段一直努力的自己,同时也立下了下阶段的小目标——增肌塑形。
仪式感在我的生活里还有许多:
充满奇思妙想的营养早餐,是享受自然馈赠食物带来的喜悦。
十分用心准备的周末家庭午餐,是对家人爱意的表达。
营养健康的精制午餐便当,是善待自己身体的开始。
一顿丰盛的自制新年大餐是对并肩战斗、辛苦工作一年的同事的感谢。
一个兰蔻小黑瓶是对连续加班一周后,自己皮肤开始出现干渴迹象的嘉奖。
一双专业的跑鞋是开启人生首个半马旅程最好的礼物。
一款利落的短发是作为过去的一场告别仪式。
我便是在这每日不同的仪式感中寻找着自己小而确定的幸福。就像《小王子》里写到的:“它使某个日子区别其他日子,使某一时刻不同与其他时刻。”
它帮我把生活中的小幸福放大,让我去学会感知,看到原来平凡生活里也是闪着光芒的。
02 在仪式感中肯定自己
张爱玲说过,“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自我的尊重,也让我们更好的更认真的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
仪式感不需要很贵,它只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里用些心思,花些时间修饰自己。
它可以是:周末喝一杯慢条斯理的下午茶,出门前给镜子里的自己一个鼓励的微笑,固定的日子给远方的朋友一个电话,甚至只是认真吃好一日三餐。一场告别青春的旅行,一次短暂的独处。
关于仪式感带来的喜悦,日本生活美学家松浦弥太郎在《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里描述:
一天之中只要积累无数微小的喜悦,人就会不自由自主感到幸福。只要这样的日子持续到来,人生在世就乐趣无穷。
而他保持喜悦的方法,就是“自我改造”,准备几项小企划,然后花心思去实现,全心投入挑战,并一一完成。“泡出美味的花草茶”是他每天早晨固定给自己的仪式。
03 用仪式感表达爱与尊重
从小的家庭教育告诉我,每个需要特别铭记的场合都要被特殊对待。成家前,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年夜饭是铁打不动的家庭仪式。父母家人的生日聚会,重大节日前特别烹制的一桌丰盛大餐,这些都成为感知家庭温暖的传统。
为此即使付出代价和辛苦也会觉得很值得。2014年9月1日,为了出席小朋友的幼儿园开学仪式,远在成都出差执行试驾项目的我,跟客户和团队做好交待,搭乘晚班飞机回北京。在国航贵宾室,因为感冒不停咳嗽,被合作摄影师撞见,他对我生病搭飞机,而不是留在成都享受短暂慢生活十分不解。我回复他:我希望小朋友第一天上幼儿园是在他父母的陪伴下走进教室。
而仪式感的注重也被小朋友像模像样的学了去。他会让我建个微信小群,向几个好朋友的家长发出邀请,相约周末一起去艺术中心玩。也会突然间向我确认:行注目礼是不是右手扶在胸前,两眼望向前方;少先队礼是不是将五指并拢举过头顶;军礼是不是五指并拢举至太阳穴。
04 用仪式感确定爱与幸福
有人觉得仪式不过是走过场,是女人矫情的一种表现。而过去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仪式感就是让那个日渐平淡的生活,变得不那么平淡,让看似平庸的生活,变得不那么平庸,在细小入微的仪式里发现生活的小确幸。
曾经的恋爱无论有多轰轰烈烈,最后都会在时间的消磨下渐失光彩,需要偶尔制造一些小惊喜、小浪漫,来保持生活的情趣,让单调的生活不那么单调。
村上春树说:“如果没有这种小确幸,人生不过是干巴巴的沙漠而已。
结婚纪念日里的一顿烛光晚餐,情人节捧在手上的一束玫瑰,生日当天精心准备的礼物。
每个特殊日子的细微表达,是对彼此的尊重和重视,它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更是一种内心对彼此深爱的体现。
就像电影里熟知的场景:
“他也许不会带我去坐游艇吃法餐,但是他可以每天早晨都为我跑几条街去买我最爱吃的豆浆油条。”
形式主义再怎么不好,都比懒得走过场要好太多。
关于“为什么需要仪式感?”,知乎上有一个最佳回答:
“人生于世,就像在一条漫长河流里漂泊。而所谓的仪式感,大概就是人类于这河流上建造的闪闪烁烁的小灯塔。靠这些灯塔,我们才能标定我们的存在。”
还有一句:为了让生活成为生活,而不是生存。
所以,今天你生活了吗?
作者:茱莉娅,国际4A公司公关总监,游走传播江湖的奇女子,世界500强的亲历者,新生活美学的倡导者,用独特视角精制人生美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