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由职业一年多了,走上正轨,或者说能把收入稳定在负担房贷和生活支出之上,大概十个月的样子。
人都有圈子,自由职业者也会因为各种原因认识一些同类,我认识的自由职业者朋友们,差不多一半是撰稿人,一半是插画师,还有几位手艺人朋友,做木工或皮具之类。
如果要说自由职业者的共同点,大概是,可以不依赖公司平台体系,独自输出一个相对完整的产品吧。
走上自由职业道路的原因有很多种,我认识的大部分朋友,在工作能力上都很强,技能成熟,出于热爱,给自己更大的创造空间。
而我就比较差劲了,羞愧地说,我是出于对自我弱点的谨慎思考,出于自己的笨拙,说是出于恐惧也无不可。
先认识自己,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通常说法是追求理想,做你所爱,不忘初心。
但我觉得这个挺难的,就像近来很火的李诞说的那样,我就是想躺着,在我努力工作的时候,你叫我不忘初心,我直接就躺地上了。
我能追求的只是,不做我不爱做的。
大家都说自己不想上班,我上班的时候也是天天不想上班。
但我想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不想上班。
如果说从成人到现在的这些年我有坚持做什么事,那就是一直在追问,我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越追问,越觉得自己弱点真不少。性格里有一些敏感和叛逆的东西挥之不去,打磨棱角没让我麻木,只让我感到疼痛难忍。
上班的日子,我时常感觉无所适从,即使工作内容已得心应手,与同事相处也友好亲切,还是有一种紧张感如影随形。
这种紧张感,只要身处集体中,就会存在。从小到大,从班级到公司。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因为“住得离学校近”,我被迫竞选根本没人想竞选的卫生委员。每个周五,例行有所谓的“领导卫生检查”,检查细到桌面上的铅笔画都要用橡皮擦掉。而值日生们从不好好做。每次看着值日生嬉笑打闹,我从不多说什么,只是放他们回家,然后一个人默默打扫偌大的教室。
叮叮咣咣,桌椅板凳仿佛列阵的敌军。
现在的公司,都流行开放式工位,大家坐在一起,方便沟通,也方便了余光在空气中四散。
身边的人随时有可能叫你一起讨论什么,老板会突然从办公室里走出来大声说半个小时之后开会。
在这样的环境里,我总感觉难以集中精神。
同事互相之间随时沟通的便利,建立在每个人都可以随时被打扰上面。
我一直被教育,人是群居动物,要外向,要融合,要情商高,要锻炼领导能力。
在学校我没有让值日生干活,就是我的不对。在公司我希望不被打扰,是我要求太高。
我羡慕在集体中如鱼得水的人,也一度因自己的“矫情”而苦闷,并不是无法融合,只是融合流于表面,心底的不适只有自己知道。
后来我终于接受,我就是喜欢独自做事。内向也好孤勇也罢,给自己个机会体验一下。
做上了自由职业,我还真发现了自己的一个算不上什么特质的特质——在一个人工作的时候,我具备相当强的长时间沉浸能力。
我有时写书籍解读的稿子,有时也写小说,除了刻意给自己放假的时候,我不是在写稿,就是在想怎么写稿,没有通勤压力的我,可以在灵感来时,从房子的任何一处瞬移到电脑前。
工作与生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工作时间被大大拉长,心理感觉却比从前轻松了许多,可以预见更多的可能性,头脑也似乎更灵活了。
听过几个朋友尝试尝试自由职业失败的经历,大多败在了自律上。明明是自己想做的事,一旦可以自由地去做了,反而怎么也收不住心,努力了半年无法养活自己,还是又回去上班,说没人一起真是不行。
是啊,有团队就有旁观者,自由职业没有旁观者。
有的人需要旁观者监督,那样就可以好好做事。
有的人需要旁观者消失,那样才可以好好做事。
我认为能够通过团队合作发挥自我价值的人很棒,也明白一个好平台对个人价值实现的意义。
但既然现在认为自由职业的工作方式更适合自己,能过得不勉强、不拧巴,那就好好走下去。
希望每个人都能接受自己难以更改的那一部分。
这一部分的自己,也应该过得舒适。
P.s.题目所说的“社恐患者”,姑且算个网络流行语吧,并不是医学意义上的“社交恐惧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