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成就名师》摘录

《读书成就名师》摘录

作者: 叶落菩提 | 来源:发表于2019-02-15 19:43 被阅读12次

    作者简介:张贵勇,先后任职于《中国教育报》新闻部、校长周刊、基础教育新闻中心、读书周刊,中国教育新闻网。《藏书量不等于阅读量》《落入功利泥淖奥数》获一二等奖。

    名师的成长没有捷径,无非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直提倡并践行的阅读、反思、实践。最根本的成长路径,在阅读中丰盈和充实自己,在阅读中系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力求每一个文字都能平滑的走进读者的内心,引起共鸣,产生化学反应。

    吴非老师告诫学生,热爱是一个人的最高禀赋,在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中学时代要广泛阅读,将视角尽可能的向外延伸,扣问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与名师对话,与书对话,发现自己的短板,找到前行的方向。


    于永正:

    养成了读书、写作和思考的习惯,收获的是人格和思想上的成熟。

    读书带给她的不仅仅是开阔的视野,同时也让他懂得了形象的重要。讲课离不开形象,教育离不开形象,尤其是老师自身的形象,更是一种无声却意义深远的教育。于老师努力地、不断地、自觉地打造自己的形象,打造学生听得懂且喜欢的课堂。

    宁可让生命燃烧,也不能让他冒烟。座右铭 出自《天职》

    读《塔上旗》,他明白了小目标能引起大快乐,有好消息时提前告诉学生,“让学生一星期都踹着高兴”。他很少训斥学生,因为马卡连柯说过,温柔的劝说胜过严厉的批评。

    他规定自己每天读50页书,睡前常翻的三本书就是《论语》、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文集》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书中的许多故事更贴近一线教师的教学实际,有助于他跳出语文学科看教育,学会如何当好一名班主任,而不是仅仅当一名教书匠。

    读书就是读自己。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去读书。

    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只有交流,才能碰撞出火花,才能生出教育智慧。

    于永正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他专业成长的过程就是接受失误,改正错误的过程。鞭挞虽然让人疼痛,让人难堪,让人感到遗憾,但收获的却是自省,是奋进,是进步。


    吴正宪:

    国家督学,全国人大代表,数学特级教师。

    数学的最高境界是哲学。数学与哲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教学工作中,人人都会产生点点滴滴的体会,或深刻,或肤浅,如果放松,稍纵即逝;如果稍稍留心,把它记下来,哪怕是肤浅的感悟或缺乏理性的直觉思维,都会带来日后冷静的思考,点点滴滴,可以积少成多,厚积薄发,请拿起手中的笔,善于思考,勤于笔耕,做教学的有心人。


    程红兵:

    教育学博士,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特级教师……

    每当接手一个新的班级,程红兵都会布置特殊的语文作业,每课一诗,每月一书。第一节语文课的惯例是按学号让学生介绍一首诗,然后全班同学将背下来,每个月他都要求学生读一本文化名著,先由他推荐,后来有学生相互推荐,再后来有学生自己选择一本文化名著,三年下来他和学生们一起读了几十本文化名著,在一个个年轻的心里埋下了读书的种子。

    现在语文教育最大的问题,就是语文教师的功底太差,不看书,只看教参,没有人文积淀,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够,与学生没有知识落差。

    四大名著,培养了我对语言和文字的敏感,在我心里埋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让我成为一个纯粹的文学青年。

    诗人纪伯伦有句诗说的好:因为走的太远,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华应龙:

    江苏南通人,数学特级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致力于探索人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成就名师》摘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rgr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