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儿媳的习惯
“还有半碗汤,你就要把它倒了,太不会过日子了。”小荣的婆婆大声训斥她。
小荣听到后,心里堵得慌,把那半碗剩汤放在锅台上,转身跑到屋里去躲开了。
小荣和小龙在外地工作,两人在外地的工作单位,给办了一个简易的婚礼。
回家来,家里的公公,又办了几桌酒席,招待亲属和朋友,宣布儿子结婚。
酒席宴后,把各个桌上的剩菜收拾在一起,锅台上有半碗剩汤,小荣觉得汤里也没什么东西,还是好多人吃剩的,就想把汤倒了,结果被婆婆说了。
小荣不是不讲道理的人,你不想把汤倒了,你好好跟我说,你怎么那么横呢?我又不是吃你饭长大的,凭什么用这种态度来对待我?
小荣的婆婆和小荣的习惯不同,才引发上述的小矛盾,矛盾不大,怕积累,如果小荣的婆婆不反思,以后还是这么处理问题,两个人矛盾会加深,儿媳就不会喜欢和婆婆呆在一起。
婆婆说儿子,儿子也生气,过一会能想到妈妈的对自己好的一面,气也消了。
儿媳不一样,她生气时,想不起婆婆对自已有什么好,就不容易消气。
把对儿子说话,当成对儿媳说话
绘云的儿媳叫玲玲,工资高,能力强,比绘云的儿子小5岁,穿着特别讲究,舍得花钱买衣服,买的衣服都很贵,什么 时髦,买什么,挣多少花多少,是月光族。
绘云也觉得,反正儿媳能挣,多花点也没啥,但是她觉得节约点好,总得有点过河的钱吧。
在和儿子聊天时,就流露出的这种想法。
儿子也是在无意中,把妈妈的想法说了,儿子觉得正常,玲玲却不高兴了,觉得我是自己挣的,又没花你的钱,我现在不趁着年轻穿点,啥时候穿?
儿媳对婆婆的感觉,比儿子对妈的感觉要敏感,儿子不在意的事,儿媳可能在意。
婆婆对儿子说话时,需要考虑这话能不能当着儿媳的面说,不想让儿媳知道的话就不要对儿子说。
儿媳管孩子,婆婆不可护孩子
婆婆桂兰和公公在儿子家住,帮着带孙子,也包了家务。
这天晚上,快到晚上十点了,这时婆婆和公公已经睡着了,被儿媳的训斥声吵醒,原来儿媳正在那里大声斥责孩子。
婆婆连忙起来,披上衣服想去看看,被公公拉住,说:
“别去了,你一去反倒起副作用了,孩子就白挨说了。"
婆婆又躺了回来。
这个时间,儿媳还在训孩子,是因为孩子作业写的不好,儿媳在强制孩子改作业呢。
这时的婆婆本来睡眠不好,心疼孙子,更难以入睡。
中国的隔辈亲的这种习惯是好事,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就变成了坏事。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只要儿子和儿媳方法得当,婆婆和公公必须听儿子和儿媳的,千万不要护孩子,惯孩子,那是毁孩子。
说话有分寸,少管儿女的事
婆婆在没娶儿媳之前,掌控着全家的大小事物,控制着丈夫和儿子,一旦儿子结婚之后,家庭间的关系产生的变化,这时掌控权不是变大了,而是变小了,儿子和儿子的钱,放心大胆地让交给儿媳管,自己管好自已和丈夫就可以了。
婆婆虽然是儿子的妈妈,儿媳也叫妈妈,但在儿媳和婆婆的亲密关系建立之前,和儿媳没有心连心的那种感情的时侯,说话需要有分寸感,不要伤到儿媳。
反过来,因为老了,有的事想不那么周到,有事还要多听听儿女的意见。
日子好了,不缺吃,不少穿的,保持家庭和谐最重要,和气生财,和气才能保证健康,家和万事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