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这周又听完了一本名叫《旅行与读书》的书。在周领读的周末总结中,看到他的题目是《匆匆人间一趟,幸事有二,饱读万卷书,畅行万里路》。而有书友在留言中在这句话后面写了一段要实现这样的目标,要有心境更要有强大的经济后盾。
此话貌似很对,但仔细一想也不尽然。人生这段路,即使经济不是问题,也没有人能做到不停行走。成年人总有自己的责任要付。在个人能力范围内,平淡的生活中随处可读书,调整出时间去旅行,富则远游,穷则近走,这才是心境吧?
记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时,我还没有还完外债,为了去上海向父亲借了一万块,老公觉得不能接受借钱去玩,我觉得钱可以还,时机不会再来,就带着父母和儿子去了。一个同事也很不解我的行为,觉得我过得真可怜,我对她说,“我觉得可以借到钱,可以想去世博会就去,这样的日子很幸福!”她觉得不可思议,还说:“借钱去,每天住的是租的房,还幸福?”我没有再与她讨论这个话题,但我觉得这也是心境不同的缘故吧。
世界很大,中国也很大,少年时代就开始四处游走的我依然有很多地方没有去过。但近年来却已经渐渐不再有热情投注于一场匆匆的旅游。跟着旅行社的快餐式观光对我如同鸡肋,只有随心自在的行走让我能体会到愉悦。也许是过了知识吸收的饥渴期,人到中年,适合慢节奏?而回想学生时代,大概低价的跟旅行社旅游会更吸引那时的我。
我想,无论是何样的旅行,个人觉得好就是合适的。有了探索的心,怀着好奇去旅行,在旅行中证悟读过的书,实是人生幸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