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萃取实验室里,可视化导图设计师王禹宸帅哥帅给我们留下了一道作业题,就是在作业0的基础上,用自己的目标,对【知识获取渠道】导图进行重构。
作业0,让我们思考自己的知识获取渠道,实验室的小伙伴只考虑到用各种维度去分类,却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直到第二节课,宸帅给我们揭晓了谜底:目的。更有趣的是,宸帅用【放大镜】来比喻【目的】。我们都还记得,放大镜既可以放大文字、事物,也可以通过聚焦燃烧,释放能量。我们做事情的目标,就是放大镜,既要学会把目标放大,看清【附加目的】,也要学习聚焦,所有的计划和方案都围绕目标建立。无论是麦肯锡的MECE模型,还是德鲁克的管理思想,都强调顶层设计——目标的管理和设定。
关于知识体系,知识迁移,这些字眼通过萃取实验室的课程和作业,我对此有了深入理解。金字塔原理,被小荻老师迁移到沟通课,而沟通课的三要素,也被宸帅运用到导图中,这些就是知识迁移,而且这种迁移属于“体系迁移”。还有,我看到很多小伙伴通过高频、低频、系统、碎片化等维度,对知识渠道进行分类,还有人借用了时间管理四象限模型,对自己的知识渠道区分了重要性,这些都是知识迁移的结果。通过【观察】小伙伴们的动态,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成长。
今天这张导图,是根据我的目的,如果我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项目经理,或者市场经理,以此为目标,我根据这个主要目的进行拆解。
一年内,成为一名优秀项目经理的目标关于【附加目的】,其实可以理解为SMART目标管理模型中的相关性。子目标要跟主目标具有关联性。比如“一年内,我要成为优秀的项目经理”,这个目标,我会发现完成这个大目标需要具备几个能力。
知识获取渠道一旦被细分,就像《市场营销管理》所说的那样,每个细分市场都需要满足。接下来,对于个人而言,就要划分重要性了,给于不同知识渠道不同的时间和精力,这又涉及到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我慢慢发现,知识体系就是一个网,不同的知识相互连接,和人际关系网一样。从项目经理的角度看,沟通、项目管理这两个能力是我重点打磨的,另外我对自己的导图部分分支添加了计划进程,以便自己能根据目标完成行动计划。
另外,我想将这些能力按照三个维度来划分,一个是重要性(时间四象限),一个是个人的优劣势分析(SWOT模型),还有一个就是能力对个人影响力的大小。如果根据这三个建立一个坐标系的话,就是一个立体的空间模型,总共有2的三次方类别,就是8种类别。我目前的思路大概就是这样子。刚才我还在幻想,如果我把这个模型【梳理】、【萃取】出来,估计自己都能发明一套理论体系了。当然,这些都是粗糙的模型,把源思想分享出来,欢迎大家一起完善。
最后,来一句课程金句:如果你是一个会思考的人,那你的思考本身就有许多的价值,你要做的就是根据条理呈现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