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習慣到底是什麼?
積極主動、以終為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不斷更新。
如果你沒看過這本書,請看一下。如果你看過了,請再看一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前3個習慣以自我為主,後4個以相互依賴、相互成長為主。這種思想讓我們想到我們在學生時代有很多學霸型的人物,再出了社會以後並沒有比其他學習成績更差的人成功。原因就在於他們一直陷於自我為主的思想中。這是我們的思維定式所造成的。
1、思維定式,成為“慣性思維”,它的危害在於一旦我們用慣了一個套路,解決問題的時候,就容易條件反射出該套路的操作模式,從而造成無法就事論事地、全面地、有創造性地分析和解決當前的問題。我們想要突破自己,必須在每次處理事件的時候提醒自己,不要隨便輕易陷入思維定式。
2、情感帳戶,人與人之間交往建立在彼此的認知和信任上,我們每做一件與對方有關的事,就是在擴大或縮小這種認知與信任的範圍。情感帳戶也會隨著我們的付出、關心而變動餘額。
接下來,我圍繞7個習慣來學習:
1、積極主動:人發展的每個階段,工作,學習,小每一件事情都會經歷過“依賴期”“獨立期”“互賴期”。剛開始我們都需要依靠媽媽,依靠前輩來學習。等我們獲取了本領以後,我們可以獨立了,可以有權利選擇,可以負責。而最後,想要突破,必定要和其他成功的人士相互依賴,相互合作,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創前程。
所以當從依賴期到獨立期,可能有些人覺得很痛苦,有些人覺得是被逼迫的(比如小時候做作業),但是想要獲取自己的能力,選擇權必須要在自己手上。遇到再不好的境遇,開始了主動負責,才會知道沒有人可以逼迫我,而自己才能成長。
擴大自己的影響圈(可以改變自己的,影響到周圍的人),不要把重心放在關注圈(因為關注圈的東西與你無關)。有沒有發現現在很多人喜歡關注娛樂圈的離離合合,刷頭條,請問那些與你關係很大嗎?把精力都放在這些上面,自己是不會成長的,因為你不會影響,改變到它!
2、️以終為始:任何事物都需要經過2次創造,一次在頭腦,一次在實際中。人生要現在腦中有了自己的設計和構造,設計好了終點,然後做沒意見事情都是為了朝向那個終點而進步,即時一點點。以原則為中心,指導自己規劃人生,始終記得自己設立好的“燈塔”前行,內心不偏不倚。
3、要事第一:把生活中的要事,分為四類:重要且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重要且不緊急。我們應該最首要處理的是什麼—重要不緊急的!這些事情如果不處理,將永遠陷入到又重要又緊急的狀態,引起了人的焦慮。然後如果能早點意識到,處理掉了,就沒有那麼多焦慮了。不要讓自己把時間過多的放在不重要又不緊急的事情上。(這一點習慣可以學習時間管理的相關課程)
如果你沒看過這本書,請看一下。如果你看過了,請再看一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以上3個習慣如果能做好了,人基本上就從“依賴期”過度到了“獨立期”,於是將來要進入的是“互賴期”了。
4、雙贏思維:不是簡單的1+1大於2,它需要雙方都從中努力,既要顧及他人利益,同事也要堅持自己的原則,真誠的溝通、理智且適度的後退,以達到另彼此都滿意的結果。
5、知彼解己:移情式的聆聽,而不要做自傳式的回應。感同身受地了解對方此番談話的真正目的。說出對方的感受,而不要給出自己以為的判斷。
6、統合綜效:尊重差異、調動創意。首先要做到的是要讓大家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接受分歧點,最終才能統合總效。
7、不斷更新:所有學習,聽書,講座,都是學習了理論知識。而你不去實踐的話,不輸出的話,永遠都是白學習,這些理論知識永遠不是你自己的東西。而時間久了,就忘記了。你會不會記得高中數學的几何、概率論,語文中的文言文還能背誦嗎,化學方程式記得多少?這就是因為我們已經不用了。我們每個人都是螺旋式成長上升的狀態,如果沒有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想辦法轉變為自己血液裡流動的物質的時候,所有的學習都用處不大。
學習不在乎你看了多少書,而在於你把所有的知識轉換成多少能力。知識常學常新,這是我第三次學習《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人生的不同階段,讀此書都有不同的收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