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黄石老小温
《往事难如烟30》临沂“当兵”记

《往事难如烟30》临沂“当兵”记

作者: 鄂鲁宁 | 来源:发表于2018-01-03 19:32 被阅读528次

    现在的人说:当兵后悔三年,没当兵后悔一辈子。我就是属于后悔一辈子的人。其实在我们那个年代当兵相对于下农村是最好的出路,没有半点后悔之说,而我是乎命中注定当不了兵。

    笔者15岁照片军服是合成的

    1970年底我初中毕业,部队来学校招十六岁的小兵,我因为早读一年书只有十五岁,连体检都没让参加,班上去了五个同学,可能因为我父亲是个老军人吧,黄德明同学在去部队当天的早上还专门来家里向家父道别。两年后高中毕业又逢征兵说是必须年满十八周岁,十七岁的我仍然没有份,班上又走了六人。“文革”期间仅我们这一届经历了初、高中两次征兵,每次招兵比例高达20%,但我都是有缘无份。

    德明同学是真的兵

    高中毕业当兵的同学走后,我们在家等待下农村。73年初春节刚过,父亲听说北京的老战友胡祥忠(按辈我称呼表姥爷)因为他俩的战友冯宪志的关系,儿子胡一川在山东临沂当兵(多年后一川和我说主要是部队的另一首长看中他一米八八的身高有打篮球的特长拍板的),冯宪志时任临沂驻军9624部队副参谋长(1946年他们三人同时在邳县入伍)。

    胡一川

    因为社会上传说三月份还要补充招兵,于是让我也去趟临沂,如果不行就回邳县老家住段时间,再去南京、杭州、上海走走亲戚,反正不要急于回来。我感觉有躲避下农村的嫌疑,真是爱子心切啊!得知我去临沂,父亲的好友宋协勇叔叔给他在临沂任军分区副司令的老战友王同友也写了封信让我带着。当时我的一个叔伯哥白福田在临沂公安局工作,父亲写了信让我在他那落脚,母亲还给福田哥赶制了一条裤子,可能是想到我这次出门时间较长,要是真的当了兵三年才能回家,母亲在灯下一面踩缝纫机一面抽泣。缝纫机的哗哗声和母亲的抽泣声一直到深夜,我也是一晚上没有睡好。第二天满怀惆怅之情告别家人离开下陆,父亲则一人送我到黄石大轮码头。多少年过去了,那天我身穿父亲的旧军大衣脚穿一双翻毛皮鞋手提一只绿色人造革拉链旅行包,伫立在客轮船铉旁向爸爸挥手告别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回到船舱,可能是因为高中毕业将要走向社会,从来没有写过日记的我竟然写起了日记。

    日记本 日记

    日记:“1973.2.26日(小雨)  今天早上坐公汽到黄石,9时在码头买了船票(四等舱),下午1:30分乘《东方红3号》客轮下水向南京驶去。招兵期已过估计希望不大,心里烦闷加上天气阴沉沉的,真是:心中乱如麻,不知想干啥,抬眼望远方,烟雨锁大江,此行难成事,前途两茫茫。

    《观朝雨》——溯风吹飞雨,萧条江上来......

    大江日夜流,客心悲未央........”。

    四十多年过去了,日记内容和谢眺的诗我早已忘记,是因为写文章无意找到了日记本这才看到当年的笔记。巧的是那年也不知从哪弄了一本南北朝谢眺的诗集随身携带,无论是诗人坎坷的人生之路还是他诗中所描写的江景、心情与我当时的情况竟是如此相仿,感觉将要开启的人生之路是那么的艰难与渺茫。

    日记:“1973.2.27日(阴)  今天坐了一整天的船傍晚时分到达南京,下船后到火车站买了晚上九点220次(宁西----青岛) 到徐州火车票6元/张,预计明早5:27分到达”。

    日记:“1973.2.28日(多云)  早上5:30到达徐州,火车站正在改造到处乱糟糟的,出了车站土路高低不平,对面许多帐篷亮着刺眼的灯光,里面热气腾腾,浓浓的乡音(父亲一样的口音)此起彼伏都是卖早餐的。跟着人流我进来一家店。五分钱一个大馒头三分钱一大碗粥就着咸菜疙瘩吃的暖暖和和饱饱的。旁边就是长途车站购中午12点汽车票下午6点到达临沂”。

    想想当年从楚国经吴国到鲁国区区一千多里地,我马不停蹄轮船火车汽车走了两天两夜,而2011年我开车七个小时就到了,但比起孔夫子两千多年前年和弟子们周游列国还是快多了。

    到了临沂,在地区公安局工作的叔伯二哥白福田把我接到他的宿舍。福田哥是我嫡亲二大爷的二儿子,1934年生人比我大二十一岁,在我们这一房八兄弟乃至老三房一二十个堂兄弟中福田哥也是最聪明的人之一,他五十年代初就从农村考取中专,读书时我父亲给于了资助。中专毕业后一直在公安搞刑侦工作,二哥不仅聪明而且身材魁梧英俊潇洒,高鼻梁大眼睛白皮肤,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干警,可惜“文革”初走了一段弯路,以后就再也没有被重用了。

    杨育才资料

    几天后是个星期天,上午我去了9624 部队,据一川介绍,就是他们部队(志愿军203师)在抗美援朝时歼灭南朝鲜首都师第一团(白虎团),《奇袭白虎团》中严伟才的原型现在是他们的副师长杨育才,他还指给我看过杨副师长,大个子大鼻子白皮肤(正是这个长相才装作美军顾问)。电影《英雄儿女》中王芳的原型,志愿军女英雄谢秀梅也在他们部队。

    毛主席接见谢秀梅(照片多年没有公开)

    我和一川到了冯叔叔家,他和张阿姨非常热情,他们读中学的小儿子向东也在家,冯叔拿起茶几上的锡纸包装的“琥珀牌”香烟,我和一川都说不会,聊了一会大家就一起包饺子。冯叔叔说:三月份补充招兵是谣言,如果你有什么特长比如文艺体育方面,也许可以想想办法。可惜我那时的二胡水平太差都不好意思说出口,如果是现在的水平还真有可能当文艺兵了,不知我的“芳华”又是怎样一个结局。

    下午我和二哥又去了军分区,不巧王司令到省军区学习一个月,于是我按地址:山东省军区招待所读书班十四组。把宋叔的信寄了过去,几天后王叔叔回了信:“来信收到,虽然我们不认识但由于宋协勇同志的介绍,不认识也就认识了.............征兵时间已过,等七三年底新征兵时帮你想办法,一是把户口转到临沂二是找武汉军区我的一个熟人帮忙就地解决.......”

    当年王司令写给我的信

    遗憾的是七三年底没有招兵,所以又一次与当兵失之交臂。近几年看到一些介绍,很多现役将军七零年当兵时都没满十六岁,正是因为年龄小军龄长才有提拔的优势,而当年的黄石兵中也有个别没满十六岁的。其实当兵要有关系、走后门当兵,历年都是如此。那些年社会上流传一个政治笑话:主席要总理去堵后门,不久总理向主席汇报,后门堵住了但窗户挤垮了。主席又说:前门进来的不一定都是好兵,后门进来的也不一定都是不好的。可见上面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当兵毕竟是报效祖国,也还有风险。想想当年也是太老实了没有做任何努力,如改年龄找找人等,而且如此过硬的关系也找晚了。否则很可能会有一段军旅生涯,那么我“工农商学兵”就圆满了,因为后来的经历,其它的我都干过唯独没有当过兵,人的一生啊肯定有许多的遗憾,这就是真实的人生!

    那年在临沂我逗留了半个多月,住二哥的单身宿舍,二嫂在老家还是农村户口,他们有六个孩子老大忠泽和我同年,虽然农村开销少一些但二哥每月六十多元的工资养活那么一大家子还真是困难,我俩每天在公安局机关食堂打饭,一般是两个馍一碗青菜,吃完的菜汤加开水涮涮当汤喝,人人都是如此。白天屋里没生火挺冷的,晚上把炕烧热就不再烧了,有一天半夜把我冻醒加了几把火,结果二哥烫的爬了起来一看炕席都烧糊了,此事他笑话了我一辈子。当年二哥不仅经济困难政治上也遭难,偶尔也翻翻我带去的谢眺诗集,真是一对难兄难弟啊!

    临沂因沂河得名,古称“琅琊”,是著名的沂蒙革命根据地。抗战时期用自己的乳汁救活八路军战士的《红嫂》、解放战争时期孟良崮全歼国民党74师击毙张甫的《红日》都是发生在这片热土上,一首“谁不说咱家乡好”的沂蒙小调风靡全国传唱至今。

    当年的县城远非现在这么大,城中仅两条柏油马路,一条好像叫沂蒙路,沂河、祊河绕城而过,沂河大桥贯通东西,全长两公里的水泥大桥据说当时在全国排名第一。2011年我开车去威海特意走临沂,小车经过新沂河大桥后穿城而过,整个市区完全变了样已经找不到当年的踪迹了。一川说去年战友请他回了一趟临沂,除了烈士陵园还在那个地,其他的什么营房啊、军分区等,有的挪了地,有的根本就不存在了。

    昔日营房如今临沂广场(一川摄)

    在临沂期间,一川请我到他们9624部队的营房看了一场电影是记录影片《西哈努克亲王访问我国东北地区》,在军分区大院看的电影是《战斗的早晨》。当时柬埔寨的西哈努克在中国可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1970年朗诺——施里玛达发动政变,正在中国访问的西哈努克在中国政府的支持下和宾努亲王组建了流亡政府。《战斗的早晨》是一部阿尔巴尼亚电影,反应在德国占领时期一群勇敢孩子们帮助游击队的故事,于国产片相比,影片拍的非常富有童趣。这些也从一个侧面反应了那一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色。

    纪念塔 罗炳辉烈士墓

    我和一川、向东三人还瞻仰了临沂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坐落在县城东南沂河西岸的金雀山下,自1952年建成以来一直是山东乃至华东地区最大的烈士陵园。园内有一五角亭柱式结构纪念塔,正面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还有罗炳辉将军等一些著名革命烈士的墓,电影《从奴隶到将军》的主角罗霄的原型就是罗炳辉。

    右起白宁、一川、向东

    时间飞逝犹如白驹过隙,一晃四十五年过去了,父辈们几乎都已离世,临沂之行虽然没有如愿以偿,但我还是非常感谢冯叔叔、王叔叔、宋叔叔和祥忠表姥爷,我将永远的怀念他们!就像怀念我的父亲一样!

    2018.1.3日鄂鲁宁于北京


    <往事难如烟>系列目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往事难如烟30》临沂“当兵”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rmc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