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国学 || 唐诗艺术-37

国学 || 唐诗艺术-37

作者: YangSiR说 | 来源:发表于2023-07-01 01:25 被阅读0次
    网图,侵删

    10 唐诗的时空②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时间表现”。

    可以说,在“时间表现”方面,方法可就更多了。在这里我以几个主要的意象为例来说明。

    ⑴先来看“流水”。流水,原先和“时间”并没有什么关联。自从孔子在河岸边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后,“流水”就和“时间”“年华”“生命”等联系在了一起。

    孔子的后裔孔融,在给曹操写的《论盛孝章书》里,一开始他便说,“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大意是说,“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不停地向前去……”所以后来的诗人就沿着这条“线索”,把“时间”和“生命”融入到“流水”之中,赋予了“流水”以新的活力。

    唐代有数量很大的一些诗歌,大多就是这样表现的。例如:

    张九龄《登荆州城望江》里说:滔滔大江水,天地相终始。经阅几世人,复叹谁家子

    李白《古风》有诗云: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

    殷尧藩《江行》诗云:年光流不尽,东去水声长。

    韩淙《暮春浐水送别》中: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李端《忆故山赠司空曙》:年如流水日长催。

    以上这些诗歌,都是用来描写“流水”的。这些诗歌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便是作品都把“目光”聚焦到水的“流动”上。就这样的一种意念上的“流动”,便把“年光”“古今”“时节”等内容给贯穿了起来。诗作者认为,所有这样一些跟“时间”相关的内容,都跟“水在流逝”一样。从而强化“水”和“时”的相似性关联,丰富了时间内在的文化蕴涵。以至于到了后来,就有了“似水流年”(一说“似水年华”)这样一种说法。最明显的例子便是明代著名剧作家汤显祖所作的《牡丹亭》 了。

    《牡丹亭》中有这么一个情节:柳梦梅第一次见到杜丽娘时,便唱了一句曲子:“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从这句词曲里不难看出,“似水流年”至少在那个时期似乎已经被固定化了。而“固定化”的根源,我想是因为“时间”和“流水”有着非常的相似性:都是不可逆的,都是一去之后便不可能再回头的,而同时这两者又都是永恒的。所以通过“流水”这个意象来表达“时间的流逝”,是最合适不过的。

    而“生命”和上述二者之间,也同样存在着不可逆的相似点。不过“生命”和前两者之间又有一个极大、根本性的不同。因为“流水”和“时间”是永恒的,而“生命”则是短暂的。而正是由于把“短暂的生命”和“永恒的时间/流水”作了一个比照,人生的悲慨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

    所以,钱钟书先生在其《管锥编》里曾说过一段非常有名的“排他性”话语。他说古人的诗歌,莫非涵流光于流波,溶逝景于逝水。由此来看,用“流水”来表现“时间”,无疑是唐代诗人作诗的一大特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学 || 唐诗艺术-3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rnu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