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去尝试完成新鲜事物时,先静下心来做个聆听旁观者,后让孩子感悟到错误的源点,并“指引”孩子出解决的办法(你、我感觉…因为…所以…)要比直接去指点和赋予的效果好很多,培养了孩子抗挫能力及动手动脑能力,同时也避免了触及机械脑的机会,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让孩子真正独立感受属于他的成功和战胜失败后的成功。
实例:文博特别喜欢小兔子,妈妈奖励了他只小兔子。
兔子在一个所有墙壁均为镂空的框中居住(市场买橘子带的白色透气框)
之后每天放学回家都要亲自去喂它菜叶,喂完兔子后把盖子规规矩矩的盖上,一边摆放一边说不盖盖子兔子会跳出来的,由于盖子比较轻薄,兔子很容易跳出来,我本想过去一语告诉他的,然后我并没有,我见状后把门关上了。
等文博吃完饭后再去看小兔子的时候,发现在小兔不见了……万般无奈。
爸爸爸爸……小兔子给跑了!我故作惊讶的回复他,啊?为啥不见了?他观察了下说:“兔子把盖子顶开跑了,盖子太轻了,我以为它顶不开呢”
我们齐心协力把兔子抓进去后,他再次把盖子放上去“迟疑了一会儿后又搬了块两块砖压在了盖子上”
从那以后,无论谁去看兔子或是喂兔子,他都会很认真的去给我们解释“不要把砖取下来,记得一定要把砖压上去,兔子会撞开跑出来的”一边与我们细细的解说一边用肢体模拟兔子的动机。
让孩子去设想、自己去分析、自己去尝试办法,让孩子自己去感受,远远比我们与他说教所受益的东西多,做一个“认真的”聆听者。
很细小的一件事确很是受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