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是好学之人的三个标准。
1、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有志于提升自我的人,不在吃什么东西、住什么房子上花心思、花时间。无暇顾及,也不重视这些生活享受的事。
这些人想的很简单:有吃的,有住的就可以了。
比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他们在物质世界之外已经找到更值得花时间专注的事。
2、“敏于事而慎于言”。
做事很快,马上就去做。说话则慢半拍、轻易不说,怕自己说话太放肆或说了自己做不到。
做事常常怕自己没做到位,说话总是怕自己说过头,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3、“就有道而正焉”。
经常向那有道德学问的人请教,以修正自己的行为。
总结一下:
a/不在物质生活上花太多心思;
花心思更多的还是比较。不要比物质,一山更比一山高;人心是个无底洞,得到2万月薪,仍然不满足。即使比,也是跟自己比进步和提高。个人认知和能力提升后,眼界改变了,之前的观念自然改变。
b/少说快做;
很多人的时间浪费在要不要做,该不该做;犹豫中,浪费了时间,失去了机会,消磨了意志,主动关闭了成功之门,让一切可能变为一切不可能。
吴军《智能时代》中说,信息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任何事不主动推动,那就是现状,只有努力推动了,才有可能往自己想要的方向转变。具体事做起来尚有如此大的不确定性,试想:等待、犹豫,不主动推动促使这件事走起来,极有可能就此搁置。
翻译成人话:我们做事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做,而是做了才有可能看到希望。
姚明十几年前就说过: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注定失败。
试想:一件事做了,不一定成功,也有可能失败;但不做,或者因为犹犹豫豫的错失了最佳时机呢?那成功的机率更小。
种一棵树的最佳时间有两个一个是十年前,另一个就是现在。
还有什么下不了的决心?我们已经体无完肤,最差无非就是做不成。
c/经常反思并修正自己的行为
时刻反思并修正自己的行为,更符合礼数和道义,让自己的言行更少犯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