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论语》16-让人信心倍增的三句话

作者: 刘小青和一句顶一万句 | 来源:发表于2021-11-27 21:28 被阅读0次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这是好学之人的三个标准。

1、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有志于提升自我的人,不在吃什么东西、住什么房子上花心思、花时间。无暇顾及,也不重视这些生活享受的事。
这些人想的很简单:有吃的,有住的就可以了。
比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他们在物质世界之外已经找到更值得花时间专注的事。

2、“敏于事而慎于言”。
做事很快,马上就去做。说话则慢半拍、轻易不说,怕自己说话太放肆或说了自己做不到。

做事常常怕自己没做到位,说话总是怕自己说过头,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3、“就有道而正焉”。
经常向那有道德学问的人请教,以修正自己的行为。

总结一下:
a/不在物质生活上花太多心思;
花心思更多的还是比较。不要比物质,一山更比一山高;人心是个无底洞,得到2万月薪,仍然不满足。即使比,也是跟自己比进步和提高。个人认知和能力提升后,眼界改变了,之前的观念自然改变。

b/少说快做;
很多人的时间浪费在要不要做,该不该做;犹豫中,浪费了时间,失去了机会,消磨了意志,主动关闭了成功之门,让一切可能变为一切不可能。

吴军《智能时代》中说,信息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任何事不主动推动,那就是现状,只有努力推动了,才有可能往自己想要的方向转变。具体事做起来尚有如此大的不确定性,试想:等待、犹豫,不主动推动促使这件事走起来,极有可能就此搁置。

翻译成人话:我们做事不是看到希望才去做,而是做了才有可能看到希望。
姚明十几年前就说过: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注定失败。

试想:一件事做了,不一定成功,也有可能失败;但不做,或者因为犹犹豫豫的错失了最佳时机呢?那成功的机率更小。

种一棵树的最佳时间有两个一个是十年前,另一个就是现在。
还有什么下不了的决心?我们已经体无完肤,最差无非就是做不成。

c/经常反思并修正自己的行为
时刻反思并修正自己的行为,更符合礼数和道义,让自己的言行更少犯错。

相关文章

  • 学《论语》16-让人信心倍增的三句话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这是好学之人的三个标准。 1、食无求...

  • 圣贤历艰险,豪杰出风尘

    《论语•学而》之一 郭老师:请问《论语》学而篇第一章里,孔子说的三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

  • 重新思考《学而》

    昨天优酷看到樊登老师讲论语,《学而》篇,仅仅这三句话,何故放为论语第一篇?为何樊老师敢说不学论语妄为一个中国人?又...

  • 2018.3.24蕙心纨质学习乐园阅读课

    三句话“吓”倒小盆友。从这次课开始加入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首先就是《论语》中最耳熟能详的《学而篇》:“学...

  • 学而“三金句”,愚作如是说

    柳哲 元宵节,这一天,走进北山草堂,拿起论语,又重新诵读了一遍。论语学而章开头的三句话,可谓“三金句”:学而时习之...

  • 现代人的精神归依在哪里—论语贯通19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开篇《学而》的这三句话,...

  • 孔子的学习之道:如何把苦逼的学习,变成开心快乐的事情?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一) 这三句话作...

  • 追寻孔子的脚步

    暑假,我跟着爸爸来到了曲阜的孔林,孔府,孔庙。远远的,我先看到了孔林的大门,就想起了论语开篇的三句话。 学...

  • 学游泳(5)信心倍增

    孙教练回头对我说,你先在水里适应一下,等会我来带你。 我连忙回复,好的好的。 然后继续猫着身子在水里待着一动不动的...

  • 论语第一篇——学习篇

    开始阅读《论语》第一篇——学而(本文摘自360个人图书馆) 【本篇引语】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论语》16-让人信心倍增的三句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rpq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