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与经络
1、中医治疗口腔疾病有独到的疗效,着重于辨证治疗。不局限于口腔局部,它更强调局部与整体的联系,如与腑脏、经络的联系等。
祖国医学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 属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之脉入于下齿,故本病与肾、胃、大肠等脏腑关系密切。从整体观念出发,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功能失调与虫蚀牙齿不重视自我保健有关。
外感风邪:因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体及牙龈肉,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阻脉络而为病;
胃火炽盛:积食、胃中积热,火热上攻,脾不统血兼火不归原!又嗜食辛辣,积火与新热互结上冲,或风热邪毒外犯,引动胃火,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损及脉络而为病;
肾虚火旺:体质偏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灼烁牙体及牙龈,令骨髓空虚,牙失荣养,致牙根浮动而隐痛。肾虚肝郁,水不涵木,虚火妄动,兼挟脾胃之浊湿上犯所致牙痛。
牙痛有寒、热、虚、实、风、火、虫之分,治法各异。
2、牙痛的中医辨证:新病多属实,偏属于经;久病多属虚,偏属于脏!
(一)实火牙痛:因胃、肠火上蒸,风火邪毒侵袭,龋齿、牙损伤,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阻脉络,伤及牙体及龈肉引起。实火牙痛者多为阳盛体质,若治疗不彻底,常易反复发作。牙疼痛比较激烈,不敢吃热东西,牙龈红肿,脉比平时有力而且快(脉洪数)。
胃火牙痛:
胃火素盛,胃火上蒸,又嗜食辛辣,或风热邪毒外犯,引动胃火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损及脉络而为病。《辨证录》卷三曰:人有牙齿痛甚不可忍,涕泪俱出者,此乃脏腑之火旺,上行于牙齿而作痛也。又说:人有牙疼日久,上下牙床尽腐烂者,至饮食不能用,日夜呼号,此乃胃火独盛,有升无降之故也。
足阳明胃经循行上齿,胃火炽盛,循经上蒸齿龈,'人身之火, 惟胃最烈',火既升于齿牙,故牙齿痛,牙龈红肿较甚。火盛伤脉络则渗血,伤肌膜则化腐成脓。若火热结聚不散,则肿连腮颊;邪热上扰则头痛;热伤津液,故口渴引饮,大便秘结,口有臭气,舌苔黄厚,脉洪数均为胃腑热盛之象。
【诊断要点】指上牙(火牙)痛,疼痛比较剧烈,呈持续性锐痛,牙齿明显叩痛,松动浮起感,甚至一般消炎药、止痛片都控制不了。牙龈红肿或出脓血,肿连腮颊,有时咀嚼、张口困难,头痛,得冷痛减;口渴口臭,溲赤便秘,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或洪数或滑数。睡中磨牙切齿。
多见于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清胃泻火、凉血止痛。要戒烟酒和辛辣的食物,最好配合吃一点牛黄上清丸或三黄片。按摩穴位:内庭、颊车、手三里、二间。
肠火牙痛:
肠火牙痛就是下牙痛,是大肠有实火造成的,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是“儒上齿中”。症状与胃火牙痛差不多。合谷、曲池、手三里,从下到上依次进行按揉,每穴2分钟。
风热侵袭:
【诊断要点】牙痛突然发作,阵发性加重,风热为阳邪。热痛,得冷痛减,遇风、热痛加重,牙龈肿胀;形寒身热,口渴;舌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寒则热之,湿则利之,调和营卫,扶正固本”。
是一种属于身体其他部位(主要是上呼吸道疾病)病变引起的并发症性质的牙疼,是最痛的一种牙疼(急性牙龈炎同时引发的急性牙髓炎或急性根尖周炎):牙龈红肿、淋巴肿痛、牙根钻心的疼、牙齿碰不得,脸面肿胀,远远超过龋齿和牙周炎引起的牙疼,一般伴有舌苔黄厚、口苦、发烧、便秘或大便不畅等全身症状。牙痛阵作,遇风即发,受热加重,甚则齿痛连及头部面部;或伴有牙龈肿胀,患处红、肿、热、痛,得凉痛减;或伴有口渴喜凉饮,便干溲黄,舌红或舍尖红,苔薄黄或苔白少津,脉浮数或脉弦。
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处方】 风池、外关
风冷牙痛:
牙痛呈阵发性,遇风寒发作或加重,寒痛,遇热痛减,牙龈肿或不肿,全身可伴有恶风寒、无汗、头痛、鼻塞声重、舌淡苔白等症状。主要见于阳虚体质的牙周病患者。疏风、散寒、止痛。
过敏性牙痛:牙本质小管,管内有神经纤维,当牙本质暴露后,能感受外界冷、热、酸、甜等刺激,而引起疼痛,多属过敏性牙痛。
龋齿、牙损伤。
(二)虚火牙痛:肝肾阴亏损,虚火上炎,牙失荣养所致。微痛微肿、隐隐作痛,持续时间长,脉比平时细而快(脉跳的宽度变窄)。
虚火牙痛:
牙齿显长、浮动、摇动、脱落;牙龈微红肿;牙隐痛;腰酸头晕。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多属肝肾两亏,牙齿得不到足够的滋养,阴虚导致阳亢,出现虚火上炎,灼烁牙龈,骨髓空虚,牙失荣养,致牙齿浮动而痛。《辨证录》卷三说:人有牙齿疼痛,至夜而甚,呻吟不卧者,以肾火上冲之故也,然肾火上冲,非实火也。
诊断要点:肾虚牙痛,疼不明显,时间较长,牙隐痛,时作时止,午后疼痛加重(午后阳明经气旺盛,更助虚火上炎)。日轻夜重,牙龈无红肿现象,微红、微肿,龈肉萎缩,牙齿根部有松动的感觉,咬物无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眩晕,舌嫩红少苔,口干不欲饮,脉细数。
按摩:合谷、手三里、太溪、照海、悬钟
多见于老人慢性牙周病。滋阴益肾、降火止痛。再配合吃点六味地黄丸。若睡觉时有盗汗,或感觉燥热、睡不踏实,可吃知柏地黄丸。平时可泡枸杞茶喝,或熬枸杞、山药粥喝。
肝火牙痛:
牙痛牵引头痛,情绪波动时发作或加重,全身常伴有口苦、目赤、耳鸣、胁痛、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状。清泻肝胆、疏肝止痛。冷热皆痛。
中医辨证看齿龈
牙齿与脏腑对应关系:牙齿对应肾脏,牙龈对应胃肠。上牙龈对应胃经、下牙龈对应肠经,犬齿属肾经,臼齿属脾胃经。
牙痛与五脏六腑之火对应关系:上四门牙为心火,下四门牙为肾火,右上齿为胃、肠火、右下齿为肺火,左上齿为胆火、左下齿为肝火。
辨验齿龈:
牙齿稀疏或齿根外露,可能肾气亏。
牙龈出血,肠胃消化不好。
牙齿松动,骨质疏松的标志之一。
牙龈红肿,胃炎或疲劳。
牙齿健康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1981年制定:1、牙齿清洁2、无龋洞3、无疼痛感4、牙龈颜色正常5、无出血现象。
据统计,我国达到牙齿健康标准的人口不足1%。我国牙龈炎患者的发病率高达90%,青少年牙周炎疾患发病率达50~70%,儿童龋齿发病率为80~90%。龋齿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癌症之后应重点防治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水平较高的国家对牙的健康标准是“8020”,即“80岁时仍然拥有20颗牙齿”。
牙齿保健法:百物养生,莫先口齿
“叩天钟”、“练精”健齿法: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晨起后闭口并舌抵上腭,然后“叩天钟”即门齿、犬齿、臼齿,依次上下齿叩击、磨牙36下,同时“自饮长生酒”,将唾液分3次咽下。 可减少口腔疾病,尤其是牙病发生,并强身健体。
“闭天门”健齿法:《养生录》说:便时,必先咬定牙根而后解,则肾气亦赖以摄,非但固精,亦能坚齿。就是说小便时脚尖点地、牙关紧闭,大便时牙关紧闭。每天坚持,可牢齿、固精、强肾、壮体。
牙龈按摩法:《景岳全书》载:食指或舌头抵在牙龈上,做局部小圆旋转的移动按摩动作,先外后内,然后漱口,使每个牙齿所属的牙龈区都受到按摩,反复做9次。
养成好的咀嚼习惯:慢慢咀嚼,并改掉单侧咀嚼的不良习惯。既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利于食物充分消化,又可促进循环,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
正确刷牙:刷牙方法不当起不到保健作用,还会损伤牙齿和牙龈,日久天长会在牙根处“锯”出一道深沟。刷毛与牙冠接触,刷毛头指向牙冠,沿牙面向牙龈轻拂刷,依次刷净每个牙齿的每个牙面,既能清洁牙面,又能按摩牙龈。临睡前刷牙最为重要。
饮食调养:饮食应多样化,多吃粗粮、蔬菜、水果等,少吃零食,特别是含蔗糖多的食物,应避免过冷、过热以及酸辣食品对牙齿的刺激,戒烟限酒。
牙疼是五脏六腑之火,上四门牙为心火,下四门牙为肾火,右上齿为胃、肠火、右下齿为肺火,左上齿为胆火、左下齿为肝火。
子牙疼痛一滴灵,是以细辛、牙痛草、骨碎补等九种纯中药配伍的外用酊剂!针对牙疼的病因,行气活血、温通经络、系统调理脏腑功能,平五脏六腑之火、营养牙齿,系统消除牙疼的脏腑根源,达到气血、脏腑、经络通畅,通则不疼。止痛、消炎、排牙毒、修复牙髓神经四效一体,1分钟止疼、24小时消肿,1-8次根治。
余,“肾主骨”, 属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上齿,手阳明大肠经之脉入于下齿,故本病与肾、胃、大肠等脏腑关系密切。从整体观念出发,牙痛往往与外邪侵袭、炎症、肝肾功能失调与虫蚀牙齿不重视自外感风邪:因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体及牙龈肉,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阻脉络而为病;胃火炽盛:积食、胃中积热,火热上攻,脾不统血兼火不归原!又嗜食辛辣,积火与新热互结上冲,或风热邪毒外犯,引动胃火,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损及脉络而为病;
肾虚火旺:体质偏于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灼烁牙体及牙龈,令骨髓空虚,牙失荣养,致牙根浮动而隐痛。肾虚肝郁,水不涵木,虚火妄动,兼挟脾胃之浊湿上犯所致牙痛。
牙痛有寒、热、虚、实、风、火、虫之分,治法各异。
2、牙痛的中医辨证:新病多属实,偏属于经;久病多属虚,偏属于脏!
(一)实火牙痛:因胃、肠火上蒸,风火邪毒侵袭,龋齿、牙损伤,邪聚不散,气血滞留,瘀阻脉络,伤及牙体及龈肉引起。实火牙痛者多为阳盛体质,若治疗不彻底,常易反复发作。牙疼痛比较激烈,不敢吃热东西,牙龈红肿,脉比平时有力而且快(脉洪数)。
胃火牙痛:
胃火素盛,胃火上蒸,又嗜食辛辣,或风热邪毒外犯,引动胃火循经上蒸牙床,伤及龈肉,损及脉络而为病。《辨证录》卷三曰:人有牙齿痛甚不可忍,涕泪俱出者,此乃脏腑之火旺,上行于牙齿而作痛也。又说:人有牙疼日久,上下牙床尽腐烂者,至饮食不能用,日夜呼号,此乃胃火独盛,有升无降之故也。
足阳明胃经循行上齿,胃火炽盛,循经上蒸齿龈,'人身之火, 惟胃最烈',火既升于齿牙,故牙齿痛,牙龈红肿较甚。火盛伤脉络则渗血,伤肌膜则化腐成脓。若火热结聚不散,则肿连腮颊;邪热上扰则头痛;热伤津液,故口渴引饮,大便秘结,口有臭气,舌苔黄厚,脉洪数均为胃腑热盛之象。
【诊断要点】指上牙(火牙)痛,疼痛比较剧烈,呈持续性锐痛,牙齿明显叩痛,松动浮起感,甚至一般消炎药、止痛片都控制不了。牙龈红肿或出脓血,肿连腮颊,有时咀嚼、张口困难,头痛,得冷痛减;口渴口臭,溲赤便秘,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或洪数或滑数。睡中磨牙切齿。
多见于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清胃泻火、凉血止痛。要戒烟酒和辛辣的食物,最好配合吃一点牛黄上清丸或三黄片。按摩穴位:内庭、颊车、手三里、二间。
肠火牙痛:
肠火牙痛就是下牙痛,是大肠有实火造成的,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是“儒上齿中”。症状与胃火牙痛差不多。合谷、曲池、手三里,从下到上依次进行按揉,每穴2分钟。
风热侵袭:
【诊断要点】牙痛突然发作,阵发性加重,风热为阳邪。热痛,得冷痛减,遇风、热痛加重,牙龈肿胀;形寒身热,口渴;舌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 “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寒则热之,湿则利之,调和营卫,扶正固本”。
是一种属于身体其他部位(主要是上呼吸道疾病)病变引起的并发症性质的牙疼,是最痛的一种牙疼(急性牙龈炎同时引发的急性牙髓炎或急性根尖周炎):牙龈红肿、淋巴肿痛、牙根钻心的疼、牙齿碰不得,脸面肿胀,远远超过龋齿和牙周炎引起的牙疼,一般伴有舌苔黄厚、口苦、发烧、便秘或大便不畅等全身症状。牙痛阵作,遇风即发,受热加重,甚则齿痛连及头部面部;或伴有牙龈肿胀,患处红、肿、热、痛,得凉痛减;或伴有口渴喜凉饮,便干溲黄,舌红或舍尖红,苔薄黄或苔白少津,脉浮数或脉弦。
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处方】 风池、外关
风冷牙痛:
牙痛呈阵发性,遇风寒发作或加重,寒痛,遇热痛减,牙龈肿或不肿,全身可伴有恶风寒、无汗、头痛、鼻塞声重、舌淡苔白等症状。主要见于阳虚体质的牙周病患者。疏风、散寒、止痛。
过敏性牙痛:牙本质小管,管内有神经纤维,当牙本质暴露后,能感受外界冷、热、酸、甜等刺激,而引起疼痛,多属过敏性牙痛。
龋齿、牙损伤。
(二)虚火牙痛:肝肾阴亏损,虚火上炎,牙失荣养所致。微痛微肿、隐隐作痛,持续时间长,脉比平时细而快(脉跳的宽度变窄)。
虚火牙痛:
牙齿显长、浮动、摇动、脱落;牙龈微红肿;牙隐痛;腰酸头晕。
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多属肝肾两亏,牙齿得不到足够的滋养,阴虚导致阳亢,出现虚火上炎,灼烁牙龈,骨髓空虚,牙失荣养,致牙齿浮动而痛。《辨证录》卷三说:人有牙齿疼痛,至夜而甚,呻吟不卧者,以肾火上冲之故也,然肾火上冲,非实火也。
诊断要点:肾虚牙痛,疼不明显,时间较长,牙隐痛,时作时止,午后疼痛加重(午后阳明经气旺盛,更助虚火上炎)。日轻夜重,牙龈无红肿现象,微红、微肿,龈肉萎缩,牙齿根部有松动的感觉,咬物无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失眠、眩晕,舌嫩红少苔,口干不欲饮,脉细数。
按摩:合谷、手三里、太溪、照海、悬钟
多见于老人慢性牙周病。滋阴益肾、降火止痛。再配合吃点六味地黄丸。若睡觉时有盗汗,或感觉燥热、睡不踏实,可吃知柏地黄丸。平时可泡枸杞茶喝,或熬枸杞、山药粥喝。
肝火牙痛:
牙痛牵引头痛,情绪波动时发作或加重,全身常伴有口苦、目赤、耳鸣、胁痛、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状。清泻肝胆、疏肝止痛。冷热皆痛。
中医辨证看齿龈
牙齿与脏腑对应关系:牙齿对应肾脏,牙龈对应胃肠。上牙龈对应胃经、下牙龈对应肠经,犬齿属肾经,臼齿属脾胃经。
牙痛与五脏六腑之火对应关系:上四门牙为心火,下四门牙为肾火,右上齿为胃、肠火、右下齿为肺火,左上齿为胆火、左下齿为肝火。
辨验齿龈:
牙齿稀疏或齿根外露,可能肾气亏。
牙龈出血,肠胃消化不好。
牙齿松动,骨质疏松的标志之一。
牙龈红肿,胃炎或疲劳。
牙齿健康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1981年制定:1、牙齿清洁2、无龋洞3、无疼痛感4、牙龈颜色正常5、无出血现象。
据统计,我国达到牙齿健康标准的人口不足1%。我国牙龈炎患者的发病率高达90%,青少年牙周炎疾患发病率达50~70%,儿童龋齿发病率为80~90%。龋齿列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癌症之后应重点防治的第三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水平较高的国家对牙的健康标准是“8020”,即“80岁时仍然拥有20颗牙齿”。
牙齿保健法:百物养生,莫先口齿
“叩天钟”、“练精”健齿法: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晨起后闭口并舌抵上腭,然后“叩天钟”即门齿、犬齿、臼齿,依次上下齿叩击、磨牙36下,同时“自饮长生酒”,将唾液分3次咽下。 可减少口腔疾病,尤其是牙病发生,并强身健体。
“闭天门”健齿法:《养生录》说:便时,必先咬定牙根而后解,则肾气亦赖以摄,非但固精,亦能坚齿。就是说小便时脚尖点地、牙关紧闭,大便时牙关紧闭。每天坚持,可牢齿、固精、强肾、壮体。
牙龈按摩法:《景岳全书》载:食指或舌头抵在牙龈上,做局部小圆旋转的移动按摩动作,先外后内,然后漱口,使每个牙齿所属的牙龈区都受到按摩,反复做9次。
养成好的咀嚼习惯:慢慢咀嚼,并改掉单侧咀嚼的不良习惯。既可促进消化液分泌、利于食物充分消化,又可促进循环,有利于牙周组织的健康。
正确刷牙:刷牙方法不当起不到保健作用,还会损伤牙齿和牙龈,日久天长会在牙根处“锯”出一道深沟。刷毛与牙冠接触,刷毛头指向牙冠,沿牙面向牙龈轻拂刷,依次刷净每个牙齿的每个牙面,既能清洁牙面,又能按摩牙龈。临睡前刷牙最为重要。
饮食调养:饮食应多样化,多吃粗粮、蔬菜、水果等,少吃零食,特别是含蔗糖多的食物,应避免过冷、过热以及酸辣食品对牙齿的刺激,戒烟限酒。
牙疼是五脏六腑之火,上四门牙为心火,下四门牙为肾火,右上齿为胃、肠火、右下齿为肺火,左上齿为胆火、左下齿为肝火。
子牙疼痛一滴灵,是以细辛、牙痛草、骨碎补等九种纯中药配伍的外用酊剂!针对牙疼的病因,行气活血、温通经络、系统调理脏腑功能,平五脏六腑之火、营养牙齿,系统消除牙疼的脏腑根源,达到气血、脏腑、经络通畅,通则不疼。止痛、消炎、排牙毒、修复牙髓神经四效一体,1分钟止疼、24小时消肿,1-8次根治。
牙齿与五脏的对应关系
牙齿与脏腑对应关系:牙齿对应肾脏,牙龈对应胃肠。上牙龈对应胃经、下牙龈对应肠经,犬齿属肾经,臼齿属脾胃经。
牙痛与五脏六腑之火对应关系:上四门牙为心火,下四门牙为肾火,右上齿为胃、肠火、右下齿为肺火,左上齿为胆火、左下齿为肝火。
人的牙齿从一出生到年老脱落,要伴随人几十年,牙齿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的健康。中医认为:牙齿松动脱落与脾、胃、肾、大肠、肝等脏腑不合有关。上下牙床在手足阳明大肠与胃经的循行路线上,常食肥腻及酒、辛辣会伤脾胃、大肠功能,以致湿热内蕴,上攻牙床,而出现牙龈肿痛、出血、齿摇、脱落。故脏腑气血调和,是牙齿健康的根本。
五脏为病牙齿会有哪些表现呢?
一、脾气虚弱:表现为牙龈萎缩、牙齿松动、咀嚼无力。还伴有精神不振、容易劳累、胸闷气短。中医认为:脾气虚弱则运化无力,摄入的食物难以转化成精微物质供养牙齿。此类患者应经常食用鸡蛋、鱼类、牛奶、豆制品、芝麻、大枣、西红柿等可帮助改善症状,中老年人可选芝麻30克、酸奶250毫升、猕猴桃(去皮)一个、鸡蛋一个共混匀作早餐食用。
二、肝血不足:表现为牙龈淡白、经常出血、牙根外露。还会伴随口唇及指甲淡白、头晕眼花、记忆力下降、四肢麻木、皮肤干燥。中医认为:肝血不足会唾液减少(唾液不仅能平衡口腔的酸碱度,还能抑制杀灭多种细菌,有效预防牙周炎;唾液与钙磷结合达到过饱和状态,有利于牙齿腐蚀部位的再矿化,可预防龋齿)此类患者可常食荔枝、松子、莲子、龙眼肉、大枣、花生、动物肝脏、海参等以补益气血。此外,每餐后嚼食一段生西芹,不仅能刺激唾液的分泌,还可通过西芹与牙齿的机械性摩擦,擦去黏附在牙齿表面的细菌,减少牙菌斑的形成,每天晚上叩齿36下也能刺激唾液的分泌。
三、胃火上蒸:表现为牙龈红肿热痛、出血、溢脓、牙齿松动、口臭、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黄。此类患者宜食白菊花、饮鲜的芦根、茅根、荸荠、桑叶、竹叶、薄荷、金银花水,食生梨。
四、肾阳虚弱:表现为牙齿过敏,食酸甜冷热时牙酸痛。并伴四肢发冷、食欲不振、尿频等症。宜食胡桃肉、肉桂、杜仲、羊肾、海狗肾、猪腰、雀肉、韭菜以补益肾阳,严重的用中药调治。
五、阴虚火旺:表现为牙龈溃烂萎缩、牙根裸露、伴手脚心发热,腰酸背疼、失眠多梦、口干、咽燥等。宜食养阴之品,如芝麻、绿豆、乌贼、鳖、蟹、牛奶、牡蛎、蛤蛎、海蜇、鸭肉、猪皮等。枸杞煮粥、泡水饮均可补益肝肾、固齿。另:排小便时咬紧上下牙可达固肾摄气、固精坚齿的作用。
六、大肠湿热:表现为牙龈肿痛、牙龈出血流脓、口气臭秽。伴皮肤疮疡、黄疸、尿道炎、尿道结石、腹泻。宜食荞麦、薏苡仁、小米、赤小豆、蚕豆、苦瓜、莴苣、丝瓜、马齿苋、冬瓜、等。另:可用食盐按摩牙齿,先上后下,从左至右,每天三次,可健齿防衰。
(1)脾开窍于口:“脾主口……在窍为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口唇者,脾之官也”(《灵枢。五阅五使》),“脾气通于口,脾和则能知五谷矣”(《灵枢。脉度》)。脾开窍于口,饮食、口味等与脾之运化功能有关。脾主运化,脾气健旺,则津液上注口腔,唇红而润泽,舌下金津、玉液二穴得以泌津液助消化,则食欲旺盛,口味正常。口唇与脾在生理功能上互相配合,才能完成腐熟水谷、输布精微的功能。脾主肌肉,口唇为脾之外候,故脾的生理病理常常从口唇的变化反映出来。
(2)与其他脏腑:“口者,五脏六腑之所贯通也。脏腑有偏胜之疾,则口有偏胜之症”(《罗氏会约医镜》)。口与五脏六腑相联系,不仅为脾之窍,而且还与心、胃、肾、肝等有密切关系:舌为心之苗;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胃经食道,咽而直通于口齿,为胃系之所属;肝脉环唇内,络舌本,其气上通舌唇。所以,口腔的生理病理与心、肾、胃、肝等脏腑也有密切关系。
(3)口与经脉:口腔是经脉循行的要冲,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足少阴肾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以及督脉、任脉、冲脉均循行于此。 口齿唇舌,通过经络的运行,与脏腑密切地联系起来,在五脏六腑中,与脾、心、肾、胃、肝更为密切。
1、牙疼痛咋办? 因于火者,系阳明伏火与风热之邪相搏,风火上炎致牙齿疼痛。患牙得凉痛减。治宜疏风、泻火、解毒。
因于虚者,多属肝肾两亏,虚火上炎,致牙齿浮动隐痛,脉细数。治宜滋养肝肾。 五脏六腑之火引起牙痛,上四门牙为心火,下四门牙为肾火,右上齿为胃、肠火、右下齿为肺火,左上齿为胆火、左下齿为肝火。
2、用药 真定堂的子牙疼痛一滴灵,是以细辛、牙痛草、骨碎补等九种纯中药配伍的外用滴耳酊剂! 针对牙疼的病因:外感风邪、内火炽盛,行气活血、温通经络、系统调理脏腑功能,平五脏六腑之火、营养牙齿,系统消除牙疼的脏腑根源,达到气血、脏腑、经络通畅,通则不疼。药液滴入耳朵眼里,止痛、消炎、排牙毒、修复牙髓神经四效一体,1分钟止疼、24小时消肿,九大类牙痛1盒搞定。可根治。
3、民间偏方 【此方属偏方】 樟脑 6克 、龙骨 3克 、 透骨草 3克 、 甘草 3克 。 上药研细浸入高度白酒中(酒把药浸没既可),然后点燃,如酒的度数低点不燃,可先把酒加热后再点燃。 待火自行灭燃后,酒稍冷却即口含药酒汁(浸泡痛牙)30分钟左右吐掉。最好晚饭后用(药后不可吃东西,否则易损牙床,一次愈)。药汁不可吞下,含浸后吐掉! 对牙龈炎、牙周炎、风火牙痛、虫牙、烂牙、智齿牙痛均有效。一次肿痛轻,最多二次愈。
1.实火牙痛:白酒1两泡上花椒10粒,10分钟后把花椒取出,把白酒含在嘴里患处,立止牙痛。
2.风火牙痛(包括蛀牙痛):小苏打(或食碱) 2克 ,加蜂蜜调成糊状,用棉球蘸后咬在痛处,1天2次,1天可治愈。
3.牙周炎、牙龈炎:用鸡蛋清加等量的白酒搅均,喝一口含在口中,5分钟吐掉,1日2次(1日1只蛋)2~3天消火止痛并痊愈。
4.白胡椒10粒研成末,加白酒调成糊状,分4次放在牙洞内。
5.取蜂房适量,加纯酒精适量,点火燃烧,待蜂房烧成黑灰时,用手指蘸黑灰涂于患牙,一般4~5分钟可止痛。
6.取六神丸1~2粒,研碎置于患牙齿龈上,5~10分钟,每天一次,一般不超过3次。
7.取白酒 100克 放在杯里,再加食盐 10克 搅拌,等食盐溶化后,加火烧开,稍加冷却,含上一口在疼痛的地方(不要咽下),牙痛会立即止住。
8.牙髓炎、牙周炎、牙痛:将大蒜捣烂,温热后,外敷疼处。
9.虚火牙痛:冰糖 100克 ,清水一碗,放在锅里煮成半碗,一次服完,每日 两次。有清热退火止牙痛之效 * * * 胆火 证名。胆火偏盛所出现的证候。证见眩晕、目黄、口苦、坐卧不宁等。
《张氏医通·火》:“目黄,口苦,坐卧不宁,此胆火所动也。”《类证治裁·火症》:“胆火,眩晕口苦,羚羊角、丹皮、山栀、桑叶、连翘、龙胆草。”参见胆病条。
据医生透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不少人的胆都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问题。对于突发右上腹部疼痛的急性胆囊炎患者,在饮食方面,宜食蜂蜜、龙胆草、茵陈、醋柴胡、甘菊、生地、丹参、郁金等食物和及药食两用品。忌食油腻等食物。
以下药膳食疗方可供参考:
冰糖藕粉 藕粉 30克 、冰糖 10克 。藕粉、冰糖加水调均匀后,加热煮成稀糊食用。随意服用,有清热解郁、利胆止痛的功效。
丹参郁金蜜 丹参 500克 ,郁金 250克 ,茵陈 100克 ,蜂蜜 1000克 ,黄酒适量。将丹参、茵陈、郁金洗净后入锅,冷水浸2小时,中火烧开,加黄酒1匙,小火煎1小时,约剩药汁大半碗,滤出。再加水煎一次,约剩药汁大半碗。将两次药汁与蜂蜜同入盆,搅匀,加盖,大火隔水蒸2小时,冷却装瓶即成。每次服1-2匙,饭后开水冲服,日服2次,3个月为1疗程。有疏肝利胆、清热除湿的功效。
绿豆饮 绿豆 30克 ,玉米须 30克 ,冰糖少许。绿豆捣碎备用,玉米须水煎去渣取药液,加水与绿豆共煮,至豆软时加入冰糖,再煮15分钟即成。食豆饮汤,有清热解郁、利胆止痛的功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