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初稿来自高中时的一次小作业,老师布置下来说:回去读完这几篇文章后,写一些自己的感受。
具体的文章内容我也便不记得了,可是当老师拿着我的本子在全班面前朗读,我满脸通红羞惭难当的那感受,至今却怎么也忘不了。
那是一篇写父亲的文章,这太大众化了,许多人不免这么想。写父亲的文章不要太多,个个都是什么父亲如山般沉稳而不动声色的爱,让作者通过某一件事情感悟到而泪流满面。
可是我的脑海里,却丝毫没有父亲这个名词所代表的那个本该清晰的形象。
不过,即使记忆模糊成远方的视野,他,依旧会如同影子般,在我落笔之时,轻轻地浮在笔端,进入文字的世界。
在我过去的十九年里,我与父亲相处的日子,连三年都不到,在那三年里,他对我也是爱理不理,淡漠得很。
我记的最清楚的是刚来这个城市上学的时候。
正逢下雨天,天阴沉黯然,雨水从空中落下,噼噼啪啪地打在教学楼前的石阶上。漫天的雨水,遮挡住了远方。
那时矮小的我只能看见花花绿绿的伞撑起了一个个世界,在雨光朦胧中渐行渐远。
我在屋檐之下,抖落伞上的雨水,再撑起,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他们都有属于自己幸福且幸运的家庭。
我攥着伞,只有冷清的雨声叮叮咚咚敲打在稚嫩的心上。
却等不到那个,可以带我走回家的人。
他留给我的永远只是在前头的背影。他走路,依着自己的步伐,不论你跟不跟得上。我长高了,他仍是逞能走在前面,棕色的皮鞋啪嗒啪嗒地响。他走得很吃力,却不停歇。
当老师读到下面的自白时,我感觉自己忍不住,眼泪都快要流出来了。前面男生转过头来看了我一眼,然后问,你是不是要哭了。
我当时,狠了命地摇摇头,说,我没有。
在写这张纸时,我的心头一片空白。那些极其破碎的记忆被支解开来,再被拼凑到一起,我感到自己甚至无力将这些记忆付诸笔端。
于是,每到雨天,在这种容易引起感伤情绪的日子里,我默默地告诉自己,要坚强起来。
在我的生命中,几乎没有父亲的存在。但是,即使没有家庭的天空,没有父亲的庇护,我们依旧要认真地、坚定地成长。
老师读完后,我只感到全班同学的目光都聚集在我身上,我已经习惯了透明人的存在,这样的关注并不会使我受宠若惊,反而是无地自容。
高中的我很喜欢那篇文章,曾经把它打在我平日看书的kindle里,但随着kindle在大学一次偶然的丢失,我的那些记录日常随想的文字也就这样一去不复返了。
但这或许也是一件好事,它至少给了我一个新的机会,去完成这样一次回忆的历程,这一次,比往常少了很多的痛苦,更多的可能是随着年龄增大的释然吧,既然已经不再悲伤,那不如彻底与这段记忆一刀两段。
去年寒假,当我再次回到故乡,我听说他已经飞到遥远的地方去了,我丝毫没有怪罪他的意思,因为,在没有他的日子里,我能过得更加自由与快乐。生活中缺少这个形象的孩子很多,但是我们也都健康地成长了起来,而且更加坚毅与顽强。
姑妈问我,要是以后等爸爸老了,回来找你,你还认他吗?
我犹豫了一会,说,不一定。
我不知道,在见到他的那一刻,看到他苍老的脸庞时,会是怎样的感受。在这之前,我都无法在脑海里排演这样一出剧,因为我们之间可能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或许,淡漠如我们,在人海中,认不出那个特定的人,那个因为血缘而紧紧相依的人。我永远也无法原谅他的作为,但是谁有能够保证,当你见到一个老人时,一个痛改前非,一个对自己过去感到愧疚而忏悔的老人,你的内心不会感到一丝的悲伤呢?
在他的人生中,拼命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抛弃他自认为不必要的人。与我的母亲不同,我并不想以道德说教的方式来评判这个人的一生。
换个角度想,他是有勇气的,打破了家庭的束缚,打破伦理的约束,而我,只不过恰恰是他追求自由快感中的受害者罢了。
这也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