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士如此潇洒,即使在乱世中也是脱颖而出的那一批人,他们的博学,他们的姿态,都是世人及所要向往的。它们的存在当然让国家往前扩大了一大步,但是有些名士却相反而行........
王衍,他也是乱世中的一枚花朵,但是好的花朵,还是坏的花朵。就需要我们后人去评一评了。
清谈误国这个字眼,想必大家都是很熟悉的。那是不是,清谈就必须要误国呢?误国也就必须是清谈呢?
我觉得清谈是和误国没有多大关系的。首先清谈,它是一种纯学术的东西,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而是你有报国之心和学术很高,你才可以进到这个圈子里。而且这个圈子里,并不是你想出就出想进就进的,可能你进到了这个圈子就再也出不来了。其实清谈刚开始。是叫清议。在谈清议的那个时代,人们是在真正的谈论,发自内心的谈论。清议,其实都是在谈论一些国家大事,谈论国家之后该往哪里发展,现在的政治局势是什么?总之都是谈论国家。这是原本,清议的定论。
可是到了这个乱世——清议变成了清谈后。清谈也不能谈论国家大事,只能谈一些玄学之类的东西。可是,那些东西是空虚的,你再怎么谈,你也得必须结合实际。那当时人们为什么不敢去谈呢?这是和当时的局势有关。
当时司马氏和曹家打的正欢。他们互相都在找互相的差错,你一旦不小心说一句对不起他们两方任何一方的字眼,这一方可能立刻就会把你杀了,不管你说的是否是真的。所以我觉得从清议到清谈时,所谓的清议已经比变味儿了。
原本的清淡是在闲暇时刻谈论的,但是到这时就不是了。当时的名士们,谈心,谈谈玄学,只是为了寻找这个时代的出口罢了虽然他们心中的报国情份还是在的,只是用另一种情感,另一种方式来表达,但是我认为远远没有谈清议那个时代的畅快和真实!而且我认为他们当时,要选择清谈这条道路的话,也是因为儒家文化被当时的政治压的喘不过气来,就像那些向往儒家文化的人,突然间,他们的世界崩塌了,他们需要好长时间,好多力气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把世界建起来,结果世界 又塌了!儒家文化也不允许他们就这样甘心的隐居!所以他们就只能选择清谈或者是选择道家文化,道家文化也就是在这时候兴起的。
他们所向往的,他们的理想状态都是向前的,只不过他们在向前的路上,在过程中就已经被杀了,所以他们还是没有达到清谈的效果。其实他们也只是想寻找一些内外合一那东西。他们当时要的也不多,只是要一个和平的年代 他们只是求自己一个心安,可是当时连这,都不如意他们的意。有些名士在当时的政治下,还是可以走出来的,可是有些名士,他们就是那么的坚持,就是那么的有决心,他们宁愿死!他不会再选择另一条道路。
那么我,我呢?我是否也能做到他们那么决绝,或者是.....那么随意,我好像哪一种都做不到呢。但是我希望我未来可以做到,在未来遇到磨难与挫折也是可以独立前行,让自己去撑起自己的那片天。
艰难的求生!
2019.5.11
李佳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