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名士清谈

名士清谈

作者: 小路的路 | 来源:发表于2022-07-23 19:00 被阅读0次

清谈,就是一群人,少则三五个,多则十几个聚在一起,讨论哲学问题,还要求语言风雅,机智犀利。

从曹魏到西晋一直到后来的东晋,南朝,汉族的官僚士大夫当中,一直流行着这种清谈风尚,擅长清谈的就被称为叫做名士,清谈成为一种潮流。

正是由于官僚士大夫喜欢聚众聊天清谈,并将清谈水平作为选拨官员的重要标准,以致于天下纷争不断。

选拔官员不是唯才是用,重视实干,德才兼力备吗?光重视谈论能力,不重视实干,这能行吗?

而在当时,清谈的名气越大,越是能够做到大官,这个就有点荒唐了。

比如西晋末年的宰相王衍,年轻时候就非常有名,因为他擅长于清谈,长相也很好,长得很帅。用咱们今天的话说,颜值高,仪表堂堂,但是完全缺乏处理实际事物的能力。

西晋最后一支4万人的精锐部队,就是丧失在他手里的,直接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即便有了这么惨痛的教训,进入到东晋以后,这种依靠清谈风雅来选拔高级官员的风气,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最终导致了政权始终无法振作起来,无法重新统一中原。

当时有一位风雅名士叫做殷浩,史书上是说他“识度清远,善谈老易,擅名江东,尤为风流所宗”。

翻译过来就是说,这个殷浩有很高的见识,擅长于讨论《老子》《周易》当中的哲学问题,不仅仅非常有名望,简直是被认为一代宗师,他在士大夫当中人气高到什么程度,甚至有人说殷浩要是不出来当宰相的话,天下老百姓都不知道该怎么活了。

当时就是把一个人的言谈能力和治理天下的能力等同起来的。

到了东晋永和四年,这个殷浩真的做到宰相了。

他曾经在公元350年,352年、353年,在这三年里面分别主持过三次北伐,试图恢复中原,但每次都是一败涂地,无论人力物力的损失都非常大,不仅没有在恢复中原方面取得进展,还增加了国家和老百姓的负担。

殷浩的失败根本原因就在于他虽然很有学问,很能够擅长言谈,但缺乏最基本的处理实际事务的能力。

魏晋时期把人的谈论思辨能力和治国实干能力混为一谈,以清谈能力高下来选拔治国人才显然是错误的。

清谈误国,实干兴邦。

相关文章

  • 名士清谈

    清谈,就是一群人,少则三五个,多则十几个聚在一起,讨论哲学问题,还要求语言风雅,机智犀利。 从曹魏到西晋一直到后来...

  • 王衍

    乱世产生名士。王衍,中朝名士之一,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有人说,清谈误国,但我认为,王衍的清谈不误国,他不...

  • 清谈名士VS吏部尚书

    何晏,它是典型的玄学代表人物,他在这一方面也非常的厉害,他对玄学也非常的沉迷,甚至无法自拔。那么他作为玄学的代表人...

  • 清谈名士VS吏部尚书

    何晏,有两个身份,一个是清谈名士,一个是吏部尚书。到底何晏适合哪个身份呢?我们来一探究竟。 首先我们来谈一谈吏部尚...

  • 清谈——名士的求生之路

    古代名士如此潇洒,即使在乱世中也是脱颖而出的那一批人,他们的博学,他们的姿态,都是世人及所要向往的。它们的存...

  • 名士vs官位

    这所谓的名士,指的是会清谈的名士,有一个例子, 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王...

  • 真名士自风流

    真名士自风流 谈名士,说风流,总让人不禁想起魏晋时期常在一起畅饮清谈,抚琴咏诗的“竹林七贤”...

  • 魏晋名士这些歪脖树,奇葩行为(二)清谈狂论

    从何晏、王弼开始,魏晋名士多崇尚黄老之术,流行清谈之风。士大夫知识分子趋之若鹜,把清谈做为高雅行为,谈的好的人,甚...

  • 木心《文学回忆录》———魏晋文学

    1. 魏晋时代,正好承先启后。 在文学史上,魏晋风度,作为千古美谈,万世流芳。 魏晋重清谈,清谈和名士风度要分清,...

  • 天下人都骂你,也是一种豪杰一一桓温

    西东二晋时期,完全继承了魏正始年间清谈的基业,涌现出了许多清谈名士:刘惔、王承、王述、王坦之等人。群星璀璨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名士清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zvbi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