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解读人世读书笔记~Geschichte~
曾国藩为什么不称帝:今天告诉您最真实的原因

曾国藩为什么不称帝:今天告诉您最真实的原因

作者: 前山捕快 | 来源:发表于2018-11-01 09:14 被阅读1294次
    曾国藩为什么不称帝:今天告诉您最真实的原因

    1864年曾国藩统帅湘军攻克太平天国天京,其功绩、声誉达了人生的顶点。天京陷落之前的湘军集团多名重要将领,其中主要有彭玉麟,1857年受安徽巡抚;沈葆桢,是1861年任江西巡抚,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外甥;李鸿章,1862年任江苏巡抚;左宗棠,1862年任浙江巡抚;杨岳斌,1864年天京陷落前受陕甘总督;李续宾先任湖北巡抚后调为安徽巡抚。湘军集团都已经占了半壁江山了,而且手里掌控着30万重兵,曾国藩为何不称帝?很多学者经过研究,举出N 个原因,但是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

    一是湘军内部将领离心离德。在湘军将领中只有彭玉麟可以称得上曾国藩的死党,曾国藩的弟弟九帅曾国荃,与湘军多位将领关系不和,这些人对曾国荃的意见,甚至可以说成见很深,所以让那些督抚冒着生命危险去跟曾国藩造反,可能性还真不大,即便造反成功又如何呢?又不可能人人都做皇帝,因为大家都已经做了督抚了,这官已经够大了,已经根本就没有造反的动力。

    二是湘军因腐败战力下降。攻陷天京之后,迅速腐化堕落,战斗力急剧下降,天京城破10日之内,街上经常出现湘军士兵成群结伙相互火拼的情景,直到一个月后,城内各军善混乱不止,兵勇相互掠夺,时有杀伤,指望这样的士兵去打仗,那就跟闹着玩一样,曾国藩本人也注意到湘军战斗力下降,在致李鸿章的信中所说“湘勇强弩之末,锐气全消”如果靠这样的军队去北伐清廷,怕是过不了黄河就得跑一大半。

    如果说曾国藩反清自立,不取得左宗棠和李鸿章的支持,那是毫无成功希望,曾国藩若反清,自然的不能再打着道德的旗帜,因为此时,以当时的社会眼光来看他造反本身就是不道德,但是当时的李鸿章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是他在多种场合,对曾国藩颇有微词,说明两个人的关系并不太融洽,这李鸿章那就更是个投机派,可以推测如果曾国藩造反,李鸿章会不偏不倚,倘若曾国藩顺利的话那还好,要是不顺利的话有可能背后捅刀子,而去帮助清廷对付曾国藩。清朝廷也采取相对应措施,清廷对曾国藩的下属多人封为督抚要职,采取拉拢扶持政策,次之与曾国藩离心离德,甚至分庭抗礼,达到自己控制和利用的目的。

    三是清军对湘军早有防范。大清朝庭在军事上,布置兵力,形成对曾国藩和湘军的包围之势,在南京西面,领钦差大臣和满族重臣官文把守武昌,控制长江上游,富明阿、冯子材守扬州、镇江,占据长江下游,僧格林沁领兵驻扎于皖鄂之交,虎视南京。这样一旦发现其有异心即可迅速出动,三面围堵,剿灭叛军。

    四是儒家文化的信仰决定他的选择。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曾国藩其实不是忠于大清朝庭,而是忠于儒家文化。曾国藩当年以一介书生领军,起兵之时就在出征檄文里说过,他是为“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曾文正公文集·讨粤匪檄》)的理由而出兵的。也就是为了拯救传统儒家文化,而非拯救那个腐朽的满清朝廷而出兵的。他不称帝是想做“圣贤”,而非做英雄。

    其实这几点都经不起史料的推敲。首先说第一条,攻下天京之后,曾国藩的声誉达到了顶点,那些他提拔的将领都唯马首是瞻,据史料记载,包括李鸿章、左宗棠等人第一时间向曾国藩表忠心,劝进,那些中下级军官更是蠢蠢欲动,准备大干一场。他们当时很多人是督抚没错,可是谁以能拒绝做开国功臣的诱惑呢?你以为李鸿章忠于大清吗?他比谁都看不起当时的慈禧、同治这对孤儿寡母,他是曾国藩最忠诚的学生。别说这些亲信,就连太平天国的忠王李秀成也劝曾国藩自立为帝,自己愿意效忠。

    传说曾国荃、左宗棠、彭玉麟、鲍超这四位湘军集团的大佬,在南京的玄武湖曾经有过一场密谋,史称玄武湖会议。之后曾国荃率三十多位湘军的高级将领来见曾国藩。曾国藩对这批将领的意图心知肚明,便推辞不见。大家见曾大帅不肯出来相见,更是群情激动,反复让人进内府去请。但不管怎么请,曾国藩也坚决不出来见大家。后来僵持了半天之后,曾国藩让人送了一副对联出来。据说所有人看到这副对联之后,有的感慨,有的摇头,有的叹息,甚至还有人热泪盈眶。最后曾国荃说了一句话:“大家什么也不要再讲了,今天的事儿以后千万不可再提,有任何枝节,我曾老九一人担当好了。”如此一说,众人才纷纷散去。这副对联很有名。上联是“倚天照海花无数”,下联是“流水高山心自知”!还有一说是上联“进一步身败名裂”,下联“退一步流芳百世”。(我在此声明,这个故事我没有查到史料,只能算传说,权作旁证。)

    第二条理由更难成立湘军攻破天京确实有烧杀抢掠,而且掠夺了很多财物回湖南。但是,还是有大部分人没有抢到,想再搏一把。曾国藩有30万大军,掌握全中国最富庶的江南半壁江山,以及强大的战争动员能力。更合乎逻辑的是,这批发财了湘军会给后来加入的人一个榜样,就是跟曾大帅干,我们也可以发财升官。只要他振臂一呼,那30万虎狼之师和抱定“跟着曾大帅升官发财”的后加入者,定能席卷中国?

    第三条,至于大清在军事上那点部署,也不值一提,都是“竹条穿豆腐”——提不起来的贷色。冯子材现在我们知道是个名将,但当时的冯子材还没有成名,在大清军队中不过就算个“路人甲”、“路人乙”的角色,不能和曾国藩相提并论,甚至不如湘军中的一个副将的级别高。像僧格林沁这些满蒙将领都是徒有虚名,当时都已经被八军联军打得落花流水,如惊弓之鸟,毫无斗志。当时清庭确实训练了一些新军,但还没有形成多大战斗力,无法与久经战阵的湘军抗衡。

    再说第四条也经不起推敲,在成为九五至尊,开国帝君的巨大利益,没有人,包括圣人会拒绝得了。

    那么究竟曾国藩为什么不称帝呢?笔者经过研究,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向时间屈服。嘉庆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1811年11月26日),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到攻破天京时的1864年,他已经53岁了,这在当时算是老龄了,这时的曾国藩已经被政务、军务掏空了身体,积劳成疾。据记载,此时曾国藩眼疾特别严重,有可能得了青光眼或严重的老花,已经不能正常批阅文件。此时的曾国藩,除了巨大的威望,大概就是一个“空架子”,湘军集团正是有这个“空架子”在,那些骄兵悍将才不至于四分五裂,各自为战。如果曾国藩一旦倒下,可以说没有一个人可以压服这些这些骄兵悍将。当年的吴三桂就是老年造反,结果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随着他的倒下,手下的武将们自相残杀,四分五裂,被清军各各击破。当一个历史机会摆在曾国藩面前,你以为他没有心动过吗?想想吴三桂的结局,他是有自知之明的:时间不在他这一边啊,奈何!还是就立功、立德、立言吧!

    各位网友再仔细研究一下曾国藩的结局就更明白了:1868年在直隶总督任上处理“天津教案”,后一病不起,此时57岁;但是清庭一直不允许他退休,1870年任两江总督,到1872年病死任上,享年61岁,在他倒计时的4年时间,曾国藩都是强撑病体,连接见属下都是躺在床上,大清朝庭一直在透支他的“威望”,直到把他榨得“油尽灯枯”。(参考《清史稿》、唐浩明《曾国藩》、美国黑尔《曾国藩传》及网络文章,插图来自网络,文/史泰虎虎)

    曾国藩为什么不称帝:今天告诉您最真实的原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曾国藩为什么不称帝:今天告诉您最真实的原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rst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