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研员许多年,感慨良多。其中有迷茫,有收获,有思考,也有无赖。
从一线教师到教研组长,完全就是凭着一股子的干劲拼来的苦差事,其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基本不会有什么样的变化。除了带头上上公开课,或是准备专题讲座与老师们交流交流之外,其实,给一线的老师没什么两样。
在一线课堂工作时间长了,再加上教学成绩总是排在前列,就有一种职业的荣誉感在不滋滋的膨胀,也就有了所谓的表现欲。于是,校长的一句话,就让你高兴好久。
其实,在那个缺理论,缺经验的年纪,好成绩多半都是靠体力拼出来的。那时候,年轻气盛,有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大把大把的时间攒在手里,再加上自己的勤奋努力,教学成绩的提升是没问题的,讲什么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完全是没有的份。即便是有,也是误打误撞。有了点点成绩之后,就有了自己的诗与远方。梦想着有一天成为这行业内的佼佼者,或是成长为我们行业中的“标杆”的模样。
做上了学校的教研组长,就有一种“教而优则仕”的荣誉感。那种被组织信任,被领导认可的喜悦在内心里一天天膨胀,对自己的美好未来想入非非。于是,便一边努力的工作,一边又在思考着如何带领团队抓好教科研工作。每一次召开教研组业务会议,都需要先行思考会议的内容,组织的形式和意义等,像上课前的备课工作一样,提前做好规划设计,提前做好预设。这样,也才能做到有条不紊。涉及到需要的培训、讲座之类,还得加班加点的去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然后又反复修改,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任务。还好,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带的班级无论是教学成绩还是工作管理,每学年考核都跃居全校前列,领导放心,老师们也非常认可。我们团队的发展也还不错,整个教学成绩都上升了一大截。
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乡镇教育机构改组,有幸成为一名教研员,准确的说是业务管理人员。做过了多年的教研组长,这个工作也算得上是轻车熟路。只是服务的对象有了不同,从一个学校转移到服务全乡镇。那的确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更有一种被责任和使命担当扛在肩上感觉。
那时候,正赶上2001年启动实施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推行“素质教育”。我们作为“领头羊”,自然是不会落下。除了认真学习完成自己的功课外,还要在全乡镇力推课改,指导一线教师在课堂上抓落实,帮助实现专业成长。
课改是一场硬仗,不是你想做就能够做好的。他除了需要行政推动,还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也需要一部分人先做起来行。可惜,面对课改,老师们表现出来的不是行动,而是质疑,思想上的抵触。总是会去找这样或那样的充足的理由,不去改变。说什么体制僵化,生源素质低下,山区教育水土不服,如此种种。有时候,面对别人做出来的一点点成绩来,他们还总是去给别人挑剔,尽说些风凉话。为此,我们也只有深入一线,亲自做示范,亲自组培训。既做实践者,也做见证者。那时候,我们就报以这样的信念,自己先做成一束光,先照亮自己,再去温暖他人。慢慢的,工作有了起色,质疑之声也逐渐减少。但是,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会有。要想让课改之花遍地开放,那恐怕也是非常难的一件事儿。
后来,做了县区教研员,服务的对象没有改变,只是群体不同。摆在面前的服务工作是全县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引领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育人水平。研究学生的成长规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等,对教学教研工作的深入就成为了自己的职业操守。于是,又开始不停的读书,不断的思考,甚至是大量的写作来丰富和提升自己,用行动和实践来见证其服务水平。深入调研是首选,服务基层和一线是底线,开展活动研讨、专题讲座、入校指导是常态。走在课改教改的最前沿,引领着老师们一路向前,向着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路径前行,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是需要我们去努力的。教师成长,我们也得到了成长,这样的一种双向奔赴,何乐而不为呢?
一路欢喜一路歌,教研员的工作极为辛苦,我们也只要把责任扛在肩上,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忙里偷闲,也可以苦中作乐,探寻到属于我们自己的职业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