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自己,像书上说的那样,早起,运动,晚上11点前睡觉,每月读2本书,已经坚持了几年,可是,并没有变成书上所说的“不一样的自己”。
自己差不多还是几年前那个样子,而且白发更多了,人更 沧桑了,而且早上起来,感到疲惫不堪。
几年的时间过去,换做别人,也许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为什么在自己身上,只有时间流过去的痕迹,而没有怎么欣欣向荣的景象呢?
书上说的,就是鸡汤吗?兑过水的鸡汤吗?
也许是。
这一点大部分人都能做到,如果仅凭这一点点看似努力的做法,那大地上到处都是成功的人。
在自己周边,由于没有深入别人的生活,不知道别人是怎么过得。反正,自己和周围的人,几年过去了,大家都一样,碌碌庸庸,就是上班,下班,放假,家庭,没有看见谁取得什么成绩。
当然也有少数几个,取得了职场上的进步。我心里把它纳入偶尔事件,想着是别人年轻,所以有机会。如果自己年轻,也一样会提拔的。
典型的,把自己拔高,把别人看低。
只是,别人提拔了,未来会有更多希望。我也年轻过,可是年轻时候迟迟没有提拔,如今职业遇到天花板,过几年只有退休的份。我和别人的差距,是明显存在的,可怜的自尊让自己掩耳盗铃般自我欺骗,以为自己仅仅是缺乏机会和年轻。
细究起来,肯定是自身出了问题,特别是看似规律的早起,11点前睡觉,运动,读书。这些,我以为是在努力。
其实,这不叫努力,只是规律的生活。
自己完全投入地为想干成一件事,学会一个技能,而看书,向别人学习,反复练习了吗?
自己想过,只是蜻蜓点水地做过,没有投入,也没有坚持。
上帝不会为了你微不足道的努力所感动,而青睐你,给你礼物,让你成功。
归根结底,自己做事和学习,基本上都是轻飘飘的,浮躁,表面化,懒撒,轻松。
我可能比周边大部分人更有规律地生活,可是,这只能是轻微地努力。
而放眼周边,我看看那些做成事的人,取得了成功的人,就是取得微小的世俗成功的人,都是很投入,甚至完全投入地做事,向书本、别人不耻下问学习,练习。
回头看自己,做到了吗?没有。
就拿读书作为例子,自己快速地浏览一本书,有些书就是浏览了几遍也是简单、轻松地看,而自己看书后没有思考,更没有想想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仅仅是感觉良好地对自己说:我又看了一本书。在年终总结的时候又加上了一本书的数量而已。至于它对自己有啥触动和影响,只是停留在看书的时候,打动了看书时候的自己,让自己有醍醐灌顶的触动,书放到书架上,一切又归于平常。
大家都说看书好啊,不要太功利主义。看书短时间看不到效果,就像吃饭一样短时间看不到啥变化。吃饭时间成了,慢慢变成了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看书,时间长了,就改变了自己的气质。
看上去,道理很对,比喻也像那么回事。
可是,吃饭即使嘴里不咀嚼,到了肠胃,也一样要蠕动和二次加工的,而且胃酸,那可是人类强力的器质,对吃进来的东西要自动消化和转化的。
而我看书,轻松地阅读,即使是稍微困难阅读也是那么回事,不思考总结和践行,也就没有转化,仅仅是看过而已。
吃饭有身体的器官自动去消化,而看书,大脑本能地趋利避害去追求轻松化,最小阻力化。
看书没有思考践行,即使稍微困难的看书只是字面上的困难,其实还是无比轻松的。没有内化的看书,轻松无比,又看上去高大上和美好,到最后,也不过是自我欺骗和自我感动。
自己没有改变,即使是过了几年,事实上也是过了几年,自己还是那个样子-老样子.
几年了,原地踏步。哪一方面出了问题?
没有投入地想做成一件事或学一个技能,没有投入地想,也没有投入地做。
不投入,就不会主动地消化,更别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是不是这方面出了问题?
不试不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