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玲导演并主演的电影《热辣滚烫》,带给观众什么启发,这个问题在各大媒体上掀起了讨论的热潮。
我也来说说我的看法。
为什么之前杜乐莹会一次又一次的被伤害?我认为自尊感弱是其受伤害的主要原因。与其说是别人伤害了她,不如说是她自己伤害了她自己。
为什么这样说呢?
“自尊感”百度上是这样解释的:“是指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的情感体验。”“自尊感反映了个体对自己的信心和自尊,它不同于自负或自卑,而是一种健康的自我认知,使个体能够坚定地相信自己,并愿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再看看剧中之前的杜乐莹,她就是一个自尊感很弱的人。
我们来看看第一件事,她姐姐为了她女儿上学的问题要她名下的房产,她二话不说就签了字,但是这并没有换来姐姐对她的尊重,数落她不去工作,这么老了还啃老。于是两个人打起来了。为此,她离家出走,被迫找了一份工作。
姐姐为什么在求她事的情况下还会埋怨、数落她?不就是因为杜乐莹不独立,没有经济来源吗?如果她是一个正常上班,能够养活自己的人,她姐姐会这样说她吗?肯定不会。那她也就不会受到这样的伤害了。
再看交男朋友这件事,自己的男友被闺蜜抢了去,闺蜜要求她做伴娘,她还真去了,为什么就不能尊重自己的感受,坚定地拒绝?那不就是因为她看似善良,实则没有勇气面对自己的内心吗?
后来,她被昊坤教练对梦想执着所感动,在他酒后,假装被侵害,最后顺利成章地成为了男女朋友关系。可是即使是这样,也没有得到昊坤教练的尊重,跟别人说,“那是他一个普通的学员。”如果她自己内心足够强大,能够自尊自爱,能够在相处中多观察、多了解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确定关系,她还会有后面的伤害吗?肯定不会。
录制节目的事情更是让人唏嘘,她看到豆豆为了帮她,一直在那淋雨,她感动了,也就答应到电视台录制节目,帮助豆豆转正。可是她的善良却被那个豆豆所利用,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取笑、愚弄,但是她依然选择了隐忍,坚持完成了全部录制。
为什么会这样?那是因为胖而一直攒存起来的自卑,让她没有勇气说“不”。让她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不能看到自己的优点。她已没有半点存在感,成功感。所以,只能事事退让,处处迎合,因为这样才能实现所谓的“安全”。
自己都不尊重自己,不爱护自己,又还有谁会尊重你,爱护你呢?
她的转折点是在那次录制节目之后,她非常的伤心,于是从窗台一跃而下,可是她的身体却没有受伤,如果从搞笑的角度讲可以说是因为她太胖了,那么多的肥肉让她有了很好的反弹,使得她没有受伤。如果从更深层的含义来分析的话,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她长期的被虐,已经是麻木了,没有感觉了。这一次内心的巨痛,让她深刻领悟:
她需要找回自己!
找回自己的方式就是让自己赢一次。这个“赢”可以理解为对过去生活方式的否定,对那个什么都“随意”的生活态度的否定,对麻木的心的挑战,是对生活痛打的反击。
她在拳击馆里挥汗如雨,在与那个不阳光、麻木的自己做一次又一次的正面交锋。最后与专业拳击手比赛时,被对手打的鼻青脸肿,她感受到了皮肉的痛,但是内心却是快乐的,因为她有了与对手较量的资格,当然不是因为她的拳击技术够格,而是内心的独立带来的强大力量。她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她找回了自己!
教育人总会想到教育。
如何培养具有高自尊感的孩子?
每个人都是在一次次的成功体验中,逐渐累计自尊感的。孩子从学会抓握东西,到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再到学会吃饭、穿衣,在一次次地尝试与摸索中成功,感受到自己努力带来的快乐,同时得到来自家人一次次热切的鼓励与表扬,多次的正向反馈,就产生了继续努力的动力,慢慢地就形成了良性循环,也就成就了一个阳光、向上的人。
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一次又一次地遭受失败,得到全是外在的负面反馈,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不相信自己,越来越不想展示自己。缩起头来,不与外面链接就成为他保护自己的最好方式。越是这样,越是失败,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作为家长或者老师,我们都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及时地给予孩子以鼓励。特别不能以成绩这一把尺子来衡量孩子,要从生活能力、兴趣特长、社会交往等多个角度来评价孩子,让孩子能看到自己的优势,能不断打造“我能行”的自我镜像。这样,自尊感就会越来越高,成为一个努力向上,乐观进取的人。
有的人说,成年人也容易在生活工作中被打败,而自尊感越来越弱,怎么办?就像剧中之前的杜乐莹。
也还是要像杜乐莹,像后期的杜乐莹,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工作,努力成长,勇于挑战。在努力中感受生活的快乐与美好,在成功中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这样,努力地“赢”几次,就会成为一个热爱自己,热爱生活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