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3——浅论导入的重要性
今天与孩子们一起学习《美丽的颜色》,过程比较愉快。
一、导入的内容成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我是这样开场的:“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唐宋八大家,谁家占了三个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答苏轼一家三个。我接下去说,苏轼一家是令人景仰的。在法国也有这样一个家庭,他们一家四口,其中三个人拿了诺贝尔奖,爸爸妈妈拿了两次(分别是物理诺贝尔奖和化学诺贝尔奖),他们的大女儿拿了化学诺贝尔奖,还有一个小女儿,对科学不感兴趣,成了一名优秀的音乐教育家和人物传记作家。学生听到这里,眼里全是惊叹、羡慕,无疑这成功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于是我们顺利进入了课堂的学习。
二、自读的参与激发了课堂的活力
课堂的深入从梳理文本的结构开始,也许是有了前面笔记的检查,这次的文本梳理非常流畅,学生参与度非常高。我先让学生基于文本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再让学生结合内容用一个词语概括,再到学生用语句表达读懂了一个怎样的居里夫人,学生表现也非常不错。因为学生的参与度分非常高,本课的学习顺利结束。
为什么这节课进展顺利?这节课上课的时间是上午第四节课,没有“天时”一说,班级靠近食堂,学生早已饥肠辘辘,也没有“地利”优势,如果有,那一定“人和”。这份“人和”也许就在“导入”。学生按照上课的节奏,都知道今天要学的是什么课文,说是新课,其实没有“新课”意识,更何况还是单元整体教学,毫无悬念,如果导语不是特别“惊艳”,他们就会“有气无力”或“懒洋洋”的呼应新课的开始。但今天的导入,却是起到了“惊艳”的作用,他们的兴趣被调动,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效果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由此,可想,新课的导入非常重要,它真的要起到“一时惊破天”“一石惊起千层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万事开头难,头开好了,后面也许就顺了吧。
2023.10.2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