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休息,在家陪墨
11:00-12:00粽子英语
13:30-15:30篮球训练
16:00-16:30古诗诵读
17:00-18:00粽子英语
18:30-19:30阅读+写作
19:30-21:30玩+手机游戏第五人格
半小时古诗,一小时的阅读写作,两小时的粽子英语,两小时的篮球训练。这样的学习量我很满意,墨也同样。
为啥呢,因为他获得了一个小时的手机游戏时间,一个小时的外出玩耍时间,大家各得所愿。
松松妈某日分享:松松早晚把一首古诗各诵读三遍,就很自然把诗背下来了,内在原理和粽子英语一样,大量读就能收获记忆的效果,孩子还不痛苦。所以我特意不让他背,只让他读,结果他的逆反心理上来了,偏是要背,也好吧,反正记住就行了。陪伴学习过程中孩子明显是愉悦的,尤其是古诗诵读得停不下来,但我哪里天天有时间这么陪着。
他读给我听,读三遍,前两遍自己摇头晃脑带入感情,第三遍时他读一句我猜一句背后的意思,他对照着释义来检查我的回答,最后把准确的释义读出来。这么几遍下来,对释义的掌握也差不多了,对于我表现出喜欢的古诗,他会反复读几遍给我听,满足我的要求。本是一个简单无聊的诵读被玩成了游戏,达成并超越了给他设定的目标:诵读+背诵+解释古诗2首。
阅读+写作:三篇小故事阅读理解做题,做完大声朗读故事,大声朗读的过程中自己常常发现题目做错了。此处感谢高子阳老师,借鉴他的观点:阅读一定要大声朗读。我就奇了怪,默读不行吗?借鉴之后发现:孩子在默读时可能是一阅而过,对于词义理解不够就快速看过去了;大声诵读会慢一些,也让他能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认真看,结果就发现自己做错了题。最后剩下来的错题就是他真的无法理解需要我引导的。今早看了一篇文章,男孩子的语言表达和信息处理能力远低于女孩子半年以上的时间,这可能就是男孩子妈妈在辅导作业时痛苦被放大的原因
今天的写作主题是我的爸爸,引用文是绘本《我的爸爸》,照着书上的步骤写完作文,念给奶奶听。奶奶表扬后说了一句:写的有点夸张。听完,突然觉得亲近母语研究院的这套书设计得真好,它们在保护孩子的奇思妙想,在启发孩子的想象,在尊重孩子的内心世界,最后才能让孩子轻松自如的运用母语。这是我这种非专业人士所做不到的,只会觉得怎么写这些东西,太夸张,写这些有用吗?考试分数会高吗?以分数做为判断,错失了孩子对语言,对自己想象能力的运用。把分数交给学校,把能力留给我自己。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