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为李陵说了一句话,获罪宫刑。在屈辱中还是完成了巨著《史记》。那么,司马迁为什么要为李陵发声? 李陵事件真相如何?
当时匈奴经常骚扰。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以5千步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结果弹尽粮绝,不幸被俘,然后投降。单于假借李陵旗号,训练士兵,说李陵已经在为匈奴练兵攻打汉人。
消息传到长安,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却投了降,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附和汉武帝,指责李陵的罪过。
太史令司马迁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虽然兵败投降,或许有其他原因,等等再说。 然,汉武帝大怒,诛杀李陵全家,司马迁因此事被判了宫刑。
《水浒传》中,宋江如何收服秦明的? 第一步,先把秦明生擒上山。第二步,假意放还秦明,拖延时间,派人假冒秦明去青州杀人放火。第三步,在秦明被青州拒之门外后,重新接秦明上山,劝人入伙。核心关键,就是断了秦明的后路。
这里,杀秦明一家老小的青州太守慕容彦达,仅仅是看到一个穿着秦明衣服的人杀人放火,就把秦明一家老小全部杀掉,即便是按照法律程序,也至少要收监审判,找到人证物证后再行定夺,如此草菅人命,须臾之间就把秦明一家老小抓住,斩首。防秦明竟如防贼!如此不信任,也促成了霹雳虎秦明只能留在梁山。
李陵的悲剧,在于汉武帝的不信任;秦明的悲剧,也在太守的不信任。
所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战场上尤其重要。
由此,也可以看到,战争,让人性扭曲。
《子鱼论战》中,说战争也应该遵守规则,不欺诈、讲仁义的宋公,遭到后人的讥笑。那么,战争需要规则,需要道义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