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微博上看到个热门话题:#不要把工作当成天大的事#。
博主说,自己工作快6年,没时间喝水来不及吃饭,加班通宵也要把工作做好;
非常在意别人的评价,渴望被理解,一点儿小问题就仿佛天要塌了。
直到发现自己的情绪和身体越来越差,才明白需要调整心态。
话题一出,很快转发过万,网友们纷纷热议:
“真的共鸣到了,你是在偷窥我吗?”
“工作是为了生活,生活没过好,健康没了,完全本末倒置。”
“之前我也这样,现在心态松弛下来,发现活干得又快又好。”
大部分人在职场中渴望被认同,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自我要求过于严苛。
可越是时刻紧绷越容易出错,以至于影响了生活。
不给自己太多压力,当你去领悟和实现工作真正的意义,就会发现:工作上,其实根本没什么大不了的事。
心理学上有个“过度思虑”的概念:
思虑过多,不但会耗尽一个人的精力,降低行动力,还会降低人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否认自己的价值感。
说白了,想太多就是跟自己过不去。
但就像罗翔老师说的:“对于可控的事保持谨慎,对于不可控的事保持乐观。”
其实,许多问题并没有特定意义,只是我们的主观臆断把自己的精神捆绑了。
好的心态,是能量的过滤器。
学着建设自己,用行动代替胡思乱想,把力气用在事情本身上,问题皆可迎刃而解。
《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晓雯是个妥妥的工作狂,一天十几个小时,连吃饭睡觉都要挤时间。
无论写报告、谈客户,还是做方案,一切工作她都面面俱到。
但她的团队却根本留不住人才,留下来的人闲得无事可干,长期松散懈怠,她不得不承担更多。
可人的精力毕竟有限,晓雯在强压之下因为胃痛住进了医院。
为此,她只能将工作分配给下属,自己则在一旁把控。
也正因为这样,她可以按时上下班,工作之余还发展了自己的爱好。
从那以后,她整个人变得神采奕奕,团队也更有活力了。
有责任心固然可贵,但总是大包大揽,扛起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很容易让生活失去平衡。
过度负责,就是越界;承担太多,实则是透支自己。
一心低头做事,必然导致其他人过于依赖,习惯性推脱,事情会越做越多。
管好自己的责任心,建立职责边界,保证效率和质量,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负责。
学会为自己减负,不消耗自己,不过度用力,方可有张有驰,活得轻松自在。
酒香不怕巷子深,人生何须太着急?
放弃急功近利的心态,耐得住性子,沉得住气,潜心体验和沉淀的过程,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正如莫言说的:“晚熟的人,到了合适的时候,出现了能让他展现才华的舞台,他便会闪闪发光。”
人生如同一棵树,经年累月的扎根深耕,才能成就枝繁叶茂的拔地参天。
真正的名声,从来不是自证得来的,而是扎扎实实的铢积寸累,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
有句话说得好:“工作是手段,生活才是目的。”
工作和生活应该是相互成就的关系,把工作看得太重,生活就会偏航。
当然,不把工作当成天大的事,并不意味着躺平。
而是要拒绝身心的过度消耗,放下完美主义,专心提炼自己的核心价值。
作者:徐小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