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服复兴已经进入第十五个年头,随着汉服同袍数量的剧增,汉服运动中的各种思想也陆续呈现。有人从纯衣冠审美角度开发研究,有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角度复原再造,有人从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层面把汉服赋予更丰富的人文价值。不管怎样,汉服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作为华夏文明曾经的象征和代表,其骤然消逝令人遗憾,其复兴归来又令人欣喜。

2018年11月17日,来自北京各大高校传统文化社团、社会团体以及民间传统文化爱好者将近600人自发从北京不同地区,组成58个出行路线,身着汉服,走上街头,向路人宣传中国传统服饰——汉服。他们有的从家中出发,有的相约在北京某个集合点,最终行至中国地质大学合影留念。
汉服,又称华夏衣冠,是中国几千年礼乐文明生生不息的载体,其独特、精致的裁剪工艺与中国古典哲学相得益彰,天人合一、中庸正直、阴阳统一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是汉服文化的精神之源。自人文始祖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易经》语)至明清易代,汉服一直作为华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不息。《左传疏》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中国自古便被冠以“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美誉,便是来自其博大精深、传承不息的礼乐衣冠文化。





在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背景之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自信的指导思想,其中就包括“文化自信”。中华民族绵延千年传承至今的文明是“文化自信”的源泉与基础。
就在前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迫切需要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综合运用报纸、书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站等各类载体,融通多媒体资源,统筹宣传、文化、文物等各方力量,创新表达方式,大力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加大对国家重要礼仪的普及教育与宣传力度,在国家重大节庆活动中体现仪式感、庄重感、荣誉感,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树立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研究提出承接传统习俗、符合现代文明要求的社会礼仪、服装服饰、文明用语规范,建立健全各类公共场所和网络公共空间的礼仪、礼节、礼貌规范,推动形成良好的言行举止和礼让宽容的社会风尚。
在政府、各界师友学者的鼓励和倡导下,全国各地的年轻人自发研究、复兴传统文化,这其中就包括礼乐、汉服、古琴等。汉服自2003年11月22日,首次有人穿上街头至今已经15年。15年来,复兴汉服的年轻人已经遍布全国各地,乃至于在欧洲、大洋洲、美洲以及亚洲各国都已经不乏汉服复兴者的身影。在国内,从冰雪严寒的黑龙江齐齐哈尔,到温暖依旧的闽粤港台,从沿海的山东江苏浙江,到内陆的新疆西藏,汉服礼乐文化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在新时代的“新风尚”,尤其是在11月22日前后,他们都自发地走出室内,走上繁华街头,向人们诉说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国外,华人华侨、中国留学生带着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以至诚之心向世界展现中国人即传统又自信的文明大国之形象。
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与付出的努力,感染了世界各地热爱中华文化的国际友人。在11月16日,习主席访问巴布亚新几内亚期间,巴新的青少年身着汉服演唱中国民歌欢迎习主席的到访。习主席与身着汉服的青少年亲切握手以示鼓励。
中华文化,正在成为世界的一道风景线。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新时代的背景下,同袍们的努力告诉我们,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的回归。复兴汉服,我们在路上!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汉服复兴我们在路上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



行知书院:
行知书院以研究和传播经典文化为己任,教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经世安邦之策,充分体现中华文化生生不息、刚毅诚信、博厚悠远、仁爱通和精神。
传承和践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儒家新六艺为主题,张载先生四为为核心进行中国礼仪、礼乐、汉舞、汉服礼仪的教学、推广与合作!
书院理念:盛世文脉传承净土,乱世良知指路明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