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个人品牌,不能没有社交货币。如果你每天想着这个虚拟的钱,那你一定会更值钱!
(1)什么是“社交货币?
你买一个200块的包,你是不会晒图到朋友圈里面;
而如果是一个5万的包,你多半会“不小心”晒到朋友圈的;
而如果花了5万去欧洲游玩了一趟,你更会晒到朋友圈。
能够让你获得更多的关注、尊重、赞美、信任的内容,就是“社交货币”。社交是人的基本需求,货币是用来交易的,“社交货币”就是你在社交中拥有的“筹码”。
沃顿商学院营销学教授Jonah Berger在《疯传》(原名《Contagious: Why Things Catch On》)中对社交货币有这样的描述:就像人们使用货币能买到商品或服务一样,使用社交货币能够获得家人、朋友和同事的更多好评和更积极的印象。
你会抽烟,打游戏,砍足球,你在男人圈里就多了一份“社交货币”。
你懂时尚、会打扮、能相夫教子,你在女人圈里就多了一份“社交货币”。
用商业的眼光看待社交,人们的交谈本身就意味着一种交换:你分享的内容被对方接收,于对方而言,同样如此。
(2)个人品牌时代:比“钱”更值钱的是“社交货币”
罗振宇有一个观点:未来的交易入口,不是流量,是社交,是人格。
未来的协作方式偏向于合作而非雇佣关系。在这种协作模式下,决定你的收入水平的并不是你在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和影响力,而是由你在整个行业的知名度,影响力决定的。
社交货币是IP的价值衡量指标,就像你的存款是你财富衡量指标一样。打造 IP的过程,就是在不断赚取“社交货币”的过程。
“社交货币”让你有了更多溢价的能力,或者把一份时间卖出多份收入的能力。
(3)社交货币的线上收入场景
既然微信是我们的第一大线上社交工具,我们就说说微信:
一是微信朋友圈。朋友圈的核心价值不是卖货,而是打造个人形象为社群做铺垫,个人形象是别人给你贴的标签,一旦被人贴上小白和小黑标签,你就很难去影响别人,不能影响别人将做不好社群。
二是微信社群。有的人在群里发广告,有的人在群里积极解答问题,帮助别人,自然是发广告的人在消耗自己的社交货币,而积极互动的人在赚取自己的社交货币。
(4)你该怎样赚取“社交货币”?
首先,你得有输出。你通过你日常在生活工作、社交网络中的「表现」,不断积累某种他人对你的认知和标签,以至于会影响你和他人之后的社交情况。
你用心的经营朋友圈、使劲儿修图发自拍、平时的穿衣打扮风格、培养的兴趣爱好 ,其实都是你在积累自己的“社交货币”。发朋友圈并不等于写日记,日记是给自己看的,时刻记住,朋友圈是给朋友看的。
其次,你不能入不敷出。你每天收获的社交货币如果比消耗的要少,那么坐吃山空,你的社交财富将越来越少。比如你今天在家呆了一天,啥也没干,晚上泡了一碗方便面,发了个朋友圈,除了你的亲人死党,没人会同情你。
再次,你得善于挖掘。比如你在朋友圈里发现别人的一个求助,你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下一次,他也会主动帮助你。另外你的注意力要去赚更有价值的“社交货币”,就像美元和人民币,同样一个点赞,来自一个大咖的比你二大爷的更有价值。
然后,你得去各个平台上赚取。微信、Facebook、微博、抖音、知乎、喜马拉雅等。他们无一例外都选择开发自己的社交货币,让每一个客户都可以自豪地在平台上展示自己。你说你在哪哪有10万粉丝,这不就是你的资本吗?
最后,你得让钱生钱。学会投资你的社交货币,比如我的日更同学,前阿里资深专家花满兮,他的做法是不断整合资源,让一个大咖介绍另一个大咖,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社交货币也越来越值钱。
有人曾说,罪恶地讲,朋友是相互利用的。而利用的根源就在于需求。需求基于人性,每天赚取社交货币的多少,也在于你对人性的理解有多透。
今天你赚了多少社交货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