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到“恋爱”“亲密关系”,懂点心理的人们总爱说到几个词:依恋类型,依恋模式。金·巴塞洛缪认为每个人的依恋风格都是不相同的,他把成人的依恋模式分为安全型、多虑型、超脱型与恐惧型。但我今天想说的是,依恋类型是影响恋爱亲密关系的很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唯一,不是全部。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67725/39efeb580de78a4c.jpg)
亲密关系中的很多现象,模式,都没办法仅从依恋类型的角度去理解,还需要加上对于一个人心理发展水平,心智化水平,人格结构等等方面的信息,才能充分理解种种令人费解的事。
【心理幼稚型】
“ 喜新厌旧,喜欢的快讨厌的也快 ”
这部分人和各种不同种类型的人都谈过恋爱,有意思的是,这些人却都有共同着几乎相同的感叹。
“和谁谈都差不多” “总是在没有得到以前说着自己多么的喜欢,但得到之后很快就会不喜欢了甚至是厌烦这个人”。
相信很多人也听过一些男性的说过:得到了就没有当初的感觉了。
说这话的男性很可能被认为是渣男,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就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验。 他们自己对此也很困惑,不明白为什么总是很快就喜欢,喜欢的时候就要得到,得到之后又很快的不喜欢了。
就好像小孩在看见新鲜玩具的时候都会很想要,觉得那个玩具很好,可能在某个时间里对某个玩具很入迷,但过了一段时间,对它就失去兴趣了,曾经很喜欢的玩具会被扔在角落里被遗忘。下次看见喜欢的玩具还是会很想要,觉得很好玩,很喜欢,也依然还会失去兴趣,厌烦。 这些被当做渣男渣女的人,大部分都无意成为渣。其实他们的内心是个小孩,看到好看的,喜欢的人是真的喜欢,不喜欢了也是真的不喜欢。
这些人的恋爱,很多都是一开始特别好,但很快就不好了。他们所说的“都差不多”,也包含了这种从兴奋到失望的重复循环体验。恋爱嘛,和谁谈都差不多,都是这些事儿。然而有些人又觉得,和谁谈简直差太多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67725/3595fbcfa07be069.jpg)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呢? 如同上面说的,觉得跟谁在一起都一样的这些人的内心其实还停留在一个较为早期的发展阶段上,其实还不是一个完整的成年人,没有独立完整的人格,和清晰稳固的自我。
我们会看到这些人的择偶范围非常广,似乎和谁都行。这可不是随和,性格好,这反应的是自我的不成形,不清晰。一个已经成形的模具,是只能够放下与之匹配的内容的;而一个没有形状的橡皮泥,是可以被安置在任何一种模具中的。
很多感觉自己恋爱经历无比丰富,其实都还没能发展出一个清晰的自我,他们的自我就如同一个没有形状的橡皮泥,能够匹配很多有感觉的人。他们的恋爱是很随机的,撞上谁是谁,只要有感觉,喜欢,那就可以,很少有明确的原则和底线。他们对自己适合什么样的人,和什么样的人不合适也是不清楚的,所以并不会像有清晰自我的人那样,排除掉大部分不合适自己的人。
这些人自己是面目模糊的,同时他们也还没有能力能够把伴侣当作一个不同于自己的,独立存在的“人”,有自己性格,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想法。
伴侣被感知为一个“环境性客体”或“主体性客体”:是为了满足“我”而存在的。
当伴侣能够满足我的需求时,那是好的;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时,就是坏的。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会把自己曾经的另一半说成“一无是处”
没有一个人是一无是处的,除非对方的视角都是从自身的需求出发:你不能满足我,所以你对我来说才一无是处。
就像小孩的玩具,喜欢玩的时候就是最好的玩具,不喜欢的时候就什么也不是。玩具的价值取决于小孩的需求,玩具并不具备本身的价值,因为小孩是不会像大人一样知道事物本身的价值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8267725/7d62b1805453c08f.jpg)
【自我中心型】
“我给的是我的全部”
还有一种情况,这些人一点都不“渣”,很认真的恋爱,却也总是受伤,失败收场。 他们觉得自己在关系中付出了很多,投入了很多,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对方还总是不满意,离开自己。
这些人的心理状态也是前面说的那样,还没有发展到一个可以把伴侣当成另外一个独立存在的人的阶段,没有到达三元关系。在关系中他们更多的只能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对方。他们会特别在具体事情的层面较真,看不到也不理解伴侣的真实意图。他们会说他们为对方做了很多,然后举出很多真凭实据。
但不能被否定的是,这些人在心里付出的感情是很真挚的,但由于他们自己也没有被有“爱的能力”的父母爱过,他们也没能力去有“爱”这个行为,造成再真挚的感情,也只是停留在他们自己的世界里,再多的“付出”,也是自以为是的付出,很难去真的滋养到对方,让对方感到自己是被爱的。
这些人会的爱的行为通常是在生活上照顾对方,情感上和精神上的他们真的不会。他们也不太理解什么是关系,什么是链接,一段关系是靠什么维系的。因为不理解,困惑,他们通常说的都是一些客观的条件,比如收入,出身,家庭条件,外貌,学历等。但他们不懂,在这些条件都匹配的情况下,为什么两个人还是不行。他们反复尝试,但找不到问题到底出在哪。
【自我矛盾型】
“我推开你时,请你不要离开 ”
还有一些人,最恐惧的是伴侣会离开自己,被抛弃。但往往做了最多会促使对方离开的事情的人,也是他们。比如有的人会一边说他们有多害怕对方离开,一边还劈着腿,或者挑剔着对方,或者对对方冷暴力。这些人通常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是在一次次推开对方。 他们是很矛盾的,他们想要的其实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放手,无条件爱他们的人。然而他们不断推开对方的行为,很少有人能够扛得住,除非这个人非常安全依恋,再或者,这个人没有自尊。 高自尊的人不太受得了自己被一次次推开,可能很快会因自尊受伤而忍痛离开。很安全依恋的人,可以识别出伴侣把自己推开的行为,并不是真的想要结束关系,而是在矛盾地表达依恋,安全型的人更有能力应对。
因为,爱需要勇气,更需要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