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教育
作为我们的孩子,你觉得高兴吗?

作为我们的孩子,你觉得高兴吗?

作者: 拓荒者号 | 来源:发表于2018-03-07 20:39 被阅读23次
    图片来自花瓣

    “我和他可能走不下去了,我记得我跟你说过我和他感情不好。”好友深夜发来信息。

    “嗯,我记得,抱抱你。”我盯着屏幕上的字,很心疼。

    “你支持我吗?”

    “只要你过得好,我都支持。”

    “离婚后,不知道孩子怎么办?他家那边不要。”

    “你爸妈这边呢?”我惊叹竟有如此冷漠的家庭,难道是因为朋友生的是女儿?

    “我爸妈有家里的孩子要带。”

    “那你请个保姆。”

    “我可能负担不起。”

    “换份可以照顾她的比较轻松的工作?”

    “我很热爱我现在的工作,而且刚起步,我不能放弃!”

    “那。。。只能看看能不能帮她找个更好的家庭”

    我以为她会说我狠心,但她没有。我知道她的难处,她还年轻她有梦想和追求,但现在她像孤城一样孤立无援,想高飞却被无形束缚了翅膀。

    我答应帮她一起留意领养儿童的途径和人选,互道晚安以后准备休息,没想到自己竟在被窝里失眠到两点多。脑子里想的全是朋友的女儿,我回忆了刚刚的对话,我都是从朋友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她说了分开我二话不说表示赞同,可能我始终觉得坚强乐观的单身母亲对压抑婚姻里的母亲更有正面的影响。但是孩子怎么办呢?从头到尾,孩子没有进过我考虑的中心范围。突然间,心生愧疚。

    想起东野圭吾谈起《时生》写作原由,说了下面这段话——

    “到了我这个年龄,周围的朋友都有了孩子。问及生下孩子的原因时,所有人的回答都是“顺其自然”之类。但我更想知道的,是他们能否在孩子面前自信地问:“作为我们的孩子,你觉得高兴吗?”孩子是否会回以“我非常庆幸有你们这样的父母”,其实是永远的谜。我一直想解开这一谜团,这便是《时生》的源头。”

    对呀,我们没有问过孩子,你在家开心吗?爸爸妈妈要分开了,你接受吗?你要跟谁在一起呢?愿意去别的叔叔阿姨家跟他们一起生活吗?我作为一个外人,在事情还没充分弄清楚或者多加劝说的情况下,就帮忙做了让孩子离开母亲这样的决定,未为人母,无法感同身受,但我还是很自责。

    其实现实生活中我们很多人,也从来没有要去征求孩子意见的意思,给你吃给你穿,你的命都是我给的,凭什么不听话?也许在考虑要孩子之前也没有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夫妻感情稳定,收入稳定,能够给给孩子温暖的家;定期胎检降低孩子患病可能;做有责任感的父母,在生活突变的时候不互相推诿。

    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意识到,既然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了,首先就得尊重他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个体,不是我们父母的延伸。其次,“养”和“教”一样重要,我们该教他在以后的日子里有追求自己幸福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去塑造一颗社会机器的螺丝钉。

    前不久一篇名为《北大留美硕士万字长文 控诉父母“控制与伤害”》的文章,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这位高材生12年不回家过春节,6年前把父母拉黑。父母和孩子,怎么会要变成仇人呢?

    在文章中,这位北大留美高材生详细讲述了从他出生到留学,这三十年间自己和父母之前发生的许多冲突。

    例如,小学时他反复受到欺凌,结果母亲叫他去给老师讲,而且要哭着讲;他被二姐、二姨等亲戚嘲笑“很聪明但不会剥鸡蛋”,父母却置若罔闻……

    甚至后来考上北大、以及出国留学以后,他父母都一直要求他必须跟自己认识的当地的人联系,而不管他是否能和那些人相处的来。

    这是控制,不是爱,而不恰当的爱,特别是来自我们深爱的家人错误的爱,伤害作用更大。

    图片来自花瓣

    写过《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的日本女医生吉田穗波回忆海外求学经历,说作为四个孩子的妈妈她完成了一件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她用行动教育孩子,因为身教重于言传。“看着我为完成作业绞尽脑汁,头发蓬乱的背影,我想或许孩子会感受到什么。”

    我记得我之前问过一个亲戚家的小孩,“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长大”

    “为什么?”

    “因为长大后就可以像爸爸一样不用帮家里做事,可以出去玩。”

    我相信孩子他父亲听到这种话一定会心里不是滋味,因为小孩都是在模仿,学习,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不是简单地给他们定了任务再加打骂就能教育好的。我们要孩子有责任感,首先我们要有责任感;我们要孩子听话,首先我们要倾听孩子的声音;我们要爱孩子,用一种他们可以接受的方式。

    如果有一天我们大人的婚姻不幸走到了尽头,我也希望是告知孩子,跟他说爸爸妈妈分开是因为不适合,我们都很爱他,爱情和婚姻还是很美好的。

    图片来自花瓣

    最后我决定还是要和好友再谈谈,看事情是否还有再挽回的余地,尽量把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不是说收养的孩子不好,只是很多调查表明部分收养的孩子确实会比普通孩子更加没有安全感,更加敏感,怕小孩长大知道真相后觉得世界冷漠,变得孤僻内向,原来当年父母这么轻易就把我放弃了。

    最最后,就算真的走到送走的那一步,我也希望原生父母能尽量对收养家庭严格把关,至少保证孩子过去可以过得幸福。然后从此就不去打扰了吧,给孩子平静的生活。

    吉田穗波医生在书的结尾总结了三点我们该在孩子十八岁之前让他学会的技能,我觉得挺好的,跟大家分享一下:1.能够自己做出选择 ;2.能珍视对方的心情;3.自己遇到困难了能向周围人求助。

    这三点,我们自己做到了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作为我们的孩子,你觉得高兴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ls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