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希望孩子能够永远保持幸运,孩子一辈子都是处于开心快乐的状态是最好的,这是大部分父母所期待看到的样子,但是事实是,孩子总是处于幸运的状态并不是一件好的事情,人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有阴面阳面,如果一直是处于高昂的,天天开心的状态,这也是不完整的。
在2015年的时候有一部皮克斯的动画片叫做《头脑特工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这是一位编剧兼导演的爸爸为他女儿量身制作的电影,内容也是他女儿的亲身经历,这位导演爸爸还特意请了两位心理咨询师,花了5年时间,制作了这部以五个小孩分别饰演不同情绪为题材的电影,这五个角色分别叫乐乐(快乐)、忧忧(伤心)、怒怒(愤怒)、厌厌(厌烦)、怕怕(害怕),这是讲一个小女孩在搬家后,面临着离开之前的环境,离开之前的同学,到了一个陌生环境的一个过程,这个小女孩不能适应环境感到很伤心,乐乐极力想帮助它的主人处理它现在所面临的环境,倾尽全力想把这个局面扭转,但是最后反到是忧忧把这个小女孩的感知系统唤醒了。大家可以抽空看看电影,看完后可以更好的理解悲伤这个情绪他是正常的情绪,是可以帮助人去恢复、去适应当下的环境的。
我们常说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所以我们实际上真正要面对的不是那些开心的,满意的,愉悦的时刻,而真正要去学习处理的是那些不如意的时刻,因为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那么孩子也一样,孩子在面对失去,面对得不到,面对失望的情绪的时候,是需要他从小不断不断的练习去学到的,但是往往跟孩子互动的过程中,当孩子伤心失望的时候,家长总会对孩子说,宝贝别伤心了,我带你去买好吃的,或者带你去买玩具吧,总想让孩子赶快把这个伤心的情绪赶走。往往越是拒绝一种感受,越是想赶走它,这种伤心失望的情绪持续的时间反到越长,通常对孩子是没有帮助的,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所想的,根本就不是孩子需要的。
幸运与伤心是不同的,幸运是偶尔发出的一种感觉,但是悲伤不一样,伤心是伴随人的一生的,从一种状态中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是人的一种基本基能,是帮助人去恢复,帮助人生存下来的非常重要的基本感觉。
很多时候,家长未必能够解决孩子什么问题。比如说他在学校遇到什么问题,或者在外面跟朋友发生什么不愉快,这些问题是父母没有办法直接参与的,这是孩子需要自己去面的关于他的一个成长课题,这个时候作为家长是做不了什么事情的,但是他可以倾听,可以听听孩子发生什么他有什么感受,这些是可以帮助孩子从伤心的情绪走出来的。
当然伤心它也是分等级和类别的,有的伤心是很小的伤心,可以很短的时间就恢复过来了,有的时间可能会长一些。如果是喜爱的宠物或亲人离开了,这种伤心和愿望不能实现的伤心的量级是不一样的,这两个情况是不能想提并论的,小孩需要大人的安慰和陪伴才能慢慢走出来。当我们对一个伤心的成年人说:你看起来很难过,很伤心,我能为你做什么吗?成年人通常会说:不用,我只想静静的呆一会。但是小孩他不具备这些能力,他需要花上十几年的时间学习怎么处理这种感觉,孩子需要自我接触自我感知自己。
很多时候孩子的很多愿望我们家长并不一定能够一一去满足他们,从小锻炼孩子被拒绝,愿望得不到满足的一种感知的能力,所以在家长和孩子的互动的过程中,并不需要担心拒绝了孩子,孩子就会受到伤害,家长只需要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说话,我现在需要休息,我不想你打扰我,我不想买这个玩具,家长只表达自己感受的话,孩子是不会受到伤害的。相反,这是一种在正常的人际互动中,接受别人的界限,尊重别人的界限,接受别人的“不”的这样一种能力的锻炼,同时孩子从成年人的身上可以学到如何表达自己的需要,如何去拒绝别人。所以伤心这个基本感觉也是帮助孩子如何去表达自己的“不”,以及如何去接受别人的“不”的这种能力。
所以家长们不要排斥伤心这个貌似不快乐的词,这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感知能力,它伴随着孩子的一生。用好它,它就是孩子成长的利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