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刚下载完简书app,刷简书成为了我每天的必修课。遇到了自己我的文章,喜欢、收藏、关注,三个动作顺畅如行云流水。偶尔还会进到这个作者的主页,将他所有的文章从头到尾浏览一遍,翻个底朝天。
在翻看文章时,我会比较关心几个问题:他在简书上面写文多久了?多长时间更新一篇?从第一篇开始他的文的阅读量都是多少?他的文主要集中在哪个领域?他在文章中是否透露出他已经写文很长时间的信息?是不是他本来就有特长,在他所在领域原本就有扎实的积累,所以他才可以源源不断地输出?
我分析了一下自己做这件事情背后的心理机制:我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自己文章写得足够烂,又害怕自己努力了也得不到提升。我去看那么多作者,无非是想给自己吃一颗定心丸:你看,那些人的起点也不过尔尔,但只要坚持下去就可以达到自己的预期。
在这里汇报一下我的分析结果:即便那些宣称自己刚开始写文的作者,他们从第一篇开始便写得不错,同时他们还在这条路上持续精进,从他们身上你可以看到一种可以被称之为“天赋”的东西,对比一下自己,你有没有呢?还有一些起点很低,但可以坚持不懈,去看他们的文章字数已经有五六十万,一年多的时间,平均每天码字将近两千,持续不断,你做得到吗?
想在写作这条道上有所成就,就这两条路:天赋+努力,资质一般+更多的努力。你看自己想要选哪一款?对于大部分心有点高,命有点薄,毅力有点缺,对结果还有点期待的普通人来说,日子过得有点不如意。偶尔写三五篇小文自嗨的同时,抱怨读者朋友们有眼不识金镶玉,甚至会嫌弃他们眼珠子都没有,对自己的文章视而不见。
分析作者这件事也让我自己收获良多:作为一个没有天赋,并且付出不够的普通刚起步的写作者来说,文写不好才正常,多么深刻的领悟。这些道理我们都懂,但是懂不不代表能够打心眼里接受,总要撞了墙亲眼所见,才会真正将它们放在心底,并开始践行。想要写出点名堂,就只有一条路可走:写、写、写。
另外一个收获: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作者,三位。其中有两位是我喜欢他们的文笔,文风,我希望可以把他们做为模仿的对象,有一天,我的笔下也可以流淌出沁人心脾的文字。
对于写作,我无甚发言权,但还是想写下自己的一点心得,或者仅仅是我知道要提醒自己不断践行的几句话:
1.当自己觉得没东西可写的时候,不要纠结于自己为什么写不出来,这时候陷进去出不来,很容易产生挫败感,停下来去读点书吧。
2.你的文章没人看,不是你停止写作的理由。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我的文章解决了读者的什么问题?我的文章给读者带来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我怎么样才可以写得更好些?
3.功夫在文外。决定你能够写出什么样的文章质量,更多在于你日常的积累和思考。文章不过是将平时散乱的材料整理,加工罢了。没有好的食材,又怎么能够做出美味的大餐呢?从现在开始,收集自己所思所想,所见所闻。
4.你自己的经历才是最大的写作素材库。那些有温度的文字肯定是让你感触极深的,不管触发点是什么?只有自己亲身经历过,感悟过,才能将这份情感传达出去。不要放弃每一个让你有感触的瞬间。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人不可能察觉到自己不知道的事物。
5.在写作这条路上,不要着急。这条路就是你的个人修行之路。问问自己:你从写作这件事情上究竟想要得到些什么。找到你的榜样,模仿,模仿,超越。
6.写、写、写。
网友评论
有思有悟有得,而后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