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下半年,我用四个月的时间帮助了两名少年(14 岁的男生和 17 岁的女生)在一天之内完成了 50 人组手战,对手是学生家长和体格相当的同龄学生。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人都做不到——实际用于训练的时间可能只有 2 个多月,而且并非每天都是高强度的训练。
可我是如何做到的呢?——这个说法挺奇怪的,就好像在问,“这怎么可能?正常情况下这做不到啊,不出意料,我应该失败了,或者拼尽全力尚未成功,或者没那么成功,可我是怎么做到的呢?我要告诉你的是,这是我故意的……”
不管是不是故意的,事实上,这跟我很久以前就有的一个决定有关系。当年我在高考失利之后——平时班级 前 20 名的人,最后只考了 415 分,当年的三本线好像是 436?大概是这个数字吧——我有两个选择,一是去学裁缝手艺(我们村的人基本上都是做这一行,我姐姐也是),二是去复读。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很好选择——复读,但是我不同,因为高考前我爸刚刚去世,家里本身就穷,而且因为治病花了很多钱,我们家是欠很多债的。
学裁缝手艺立竿见影,很快就会有经济效益,虽然刚开始不多,但是总比花钱好,慢慢地钱也会多起来——村里的确有人通过学裁缝手艺盖了新楼房。可是复读,不仅意味着短期没有钱可赚,还意味着考上之后的未来 4 年里需要花费不少的学费和生活费以及其他费用,再加上复读的一年,无论是时间成本还是金钱成本都不少。然而,裁缝虽然能够赚到钱,但是我发现他们似乎很辛苦,经常要熬夜,甚至接到大订单之后必须整宿整宿地熬夜赶工,有些人因此身体出现不少问题。我还发现他们有了钱之后就喜欢买东西,精神提升比较少,一听他们说话就是厂妹的口头禅。而年纪大的人,体能跟不上之后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干什么,可选项太少了。这不是我将来想要的生活。
但是,我发现村里出去的几个大学生,皮肤都白白嫩嫩的,收入也比较高,而且看起来温文尔雅,很有修养,非常受人尊敬,这是我想要的样子。所以,我花了很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
我是要眼前利益去做个裁缝呢?还是花更大的代价去换取长期利益,去考个好大学呢?
最终,经过反复权衡,我做出了选择:
我要考个好大学
现在你已经知道了,我考了好大学,也最终过上了我想要的生活。但生活并不是只有选择,而是在选择之后,要花更多的努力去维护自己的选择。就像很多人减肥失败,并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减肥——其实减肥的方法非常简单粗暴,就是「少吃多动」——事实上他们总是以为只需要做一次选择就够了,根本没有想到选择之后还有无数次选择等在后面。
本来要走 2 万步,弹出的消息说守了好几天的剧更新了,刚刚开门已经迈出去的腿重新收回来……
本来准备节食,老妈今天又做了好吃的红烧肉,忍了半天还是决定不能对不起自己的嘴巴和胃……
你看,每天都有无数次这样的选择在诱惑着,告诉我们「看你小样能坚持多久」。尽管最初我们都是极其认真地做了选择,就像我们决定重新做人一样,可这个世界上是有很多惯犯的。我们就像这些惯犯一样,每一次都决定洗心革面,以为这样就万事大吉了,根本没有想到背后是强大的敌人在集团作战、连续作战——你看,新剧集和红烧肉不就是集团作战吗?还有薯片、火锅和麦当劳,逛街,都在等着看你的好戏。
是的,你想的没错,当年我也经历过无穷多次考验——别人都在玩的时候,我选择了学习;别人已经入睡了之后,我选择了学习;别人想去吃好吃的时候,我仍然选择了学习——最终,我经受住了考验。
事实上,我不仅是选择了学习,还选择了学习方法——刷题,请注意,是只刷题,不听老师讲课,因为我觉得高三的知识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我上次没有考上只不过是因为知识点运用不熟练,并不是因为笨,而且自己弄懂的效率比听老师讲课快多了。
所以,「选择大于努力」明显是一句让人容易断章取义的话,其中隐藏了无数血汗的秘密,就是——选择肯定不代表马上就能够得到结果,也不代表一定能够得到结果,而是需要付出很多血汗去努力维护和捍卫你的选择,确保它能够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假以时日才有可能瓜熟蒂落。当年跟我一起采取这样行动的人还有两个,我和另外一个同学都考上了武汉理工大学——我是当年的一片黑马,复读一年从 415 分涨到 584 分,足足有 169 分——而另外一个同学比头一年考的还差,后面他又去复读了一年,结果还是没有考上好大学。
原因么,你肯定知道,就是我们俩在老老实实地刷题,他好像也是在做,但一会就思考人生,一会又跟看闲书,过一会又跟别人在聊天……后来,我们这个三人小团队为了提高专注力,把课桌搬到了教室最后的角落,可他似乎没有改变。
所以从那时起,我就知道了选择肯定很重要,比努力重要得多,但是只有选择也是不行的。我们需要做的不仅是要在选择之前,做好足够的调查推理和事实论证,更要在做好选择之后一直去维护这个选择顺利进行,直到我们再也不需要它了。
「事前做好选择,事后努力维护选择,比盲目努力更重要」显然是一句意思更加完整的话,更有操作性。
我也把这句话用在了之后的诸多选择之中,以及选择之后,文章开头的成果就是这句话的最好说明。你知道的,
打架比跑步累的多,两个人你来我往打几拳就气喘吁吁了,成年人一般打不了一个回合(2 分钟),真打下来的都累的瘫在地上不想动了——没试过?我试过了,真的不想动,倒下去的时候感觉气都喘不过来;
打架中比累更难受的是疼,一拳扎扎实实地砸在脸上,那可是真的疼,有时候牙齿磕到嘴唇,直接就流血了,肉都破了好大一块。要是被打到鼻子,会被直接干懵,不仅眼泪直流,还会瞬间失去判断和抵抗能力;
比疼更难受的是心理压力,打到了是疼,没被打到的时候就是恐惧,总会想要是被打到了怎么办,这才是对战中消耗体力和精力的大户。
所以,打架对于普通人来说是一件很不好受也很不好玩的事情,不愿意干是人的正常反应,何况面对的是体格强壮的大人,而且要在一天之内打满 50 个。如果让孩子们选择,他们肯定,也必定是不会选——哪有人愿意天天被人打得鼻青脸肿,那不是应了那句俗语「这不是找抽么?」
而我是有杀手锏的——事前做好选择,事后努力维护选择
确定在学期末挑战 50 人组手战这个目标之前,我运用充足的材料和逻辑推理,帮助孩子们理清了一个思路——想成为像百人组手战擂主们那样的人,不是天天等着,而是要分计划实施,一个小目标一个小目标去完成,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从来没有人在四个月内就能打下 50 人组手战,我们可以试一试;做选择之前,我专门让孩子们试了试我的功夫,还找了其他师生作为陪练先让他们体验这件事情的难度;最后,他们觉得这是一件很有荣誉的事情,也是一件不太难做到的事情。
确定目标之后,我并没有开始训练,而是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跟他们做心理建设,练习一些简单的基本功增强自信,以及带他们参加湖北省武术大赛增强趣味性,甚至还专门带他们买了一批鸡回来研究鸡的动作来体会身体运动的原理等等,这些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让他们能够相信我,跟着我一起维护自己的选择。一个多月之后,我亲自带着他们开始正式训练太极摔法,隔天一小练,一周一大练,他们练多久我就练多久,他们想偷懒的时候,怕疼不想打的时候,只要看到我在,就不好意思退下去。如过有受伤——包括身体受伤和心灵受伤,我都会及时处理和安抚,保障他们能够继续在正确的道路上不下车。
最终他们完成了目标。说起来挺轻松的,其实只有真打过架的人才能够体会到其中的辛苦——比跑两个全马还累,关键是身体会很痛,而且大概率会受伤,心理压力很大。就像认为只要做好选择,就不用努力的人,根本体会不到选择之后,还要面临更多选择,花费相当大的努力才能维护好自己最初的选择,这岂是一句「选择大于努力」就可以轻飘飘地抹掉的?
我就是这样一个用「很多选择」来维护自己「最初选择」的人,很多时候「选择性地放弃」本身就是一种选择,只不过是外人看起来我啥都没干,实际上我已经在内心很努力地做过选择——那选择叫「选择性放弃」,比如不吃妈妈做的红烧肉,就不用增加自己的负罪感,以及再花更多时间去消耗掉这些吃进去的红烧肉。
思考是有价值的,有质量的思考不仅有价值,还有价格,不仅可以变现,还可以让你少花钱,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你节约时间——你最宝贵的东西。
你看,虽然看到这里,你好像啥都没干,其实已经有些明白「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并没有说全,自己可能因为它错过了好几个亿。这样想来,知道「事前做好选择,事后努力维护选择,比盲目努力更重要」不就等于赚了好几个亿,这难道不是一件很令人开心的事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