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艺术中体会我与世界的关系

从艺术中体会我与世界的关系

作者: 山上有云 | 来源:发表于2022-02-05 21:04 被阅读0次

    不知是不是巧合,最近看了几本书都与艺术有关。边看边思考我是否有艺术观,或者说,艺术对我意味着什么。就我个人而言,艺术这个概念可能有些大,因为喜欢画画,也看了不少画展,读了关于美术、美术史的一些书,慢慢累积对艺术的感受,意识到每一种艺术,追根究底是作者的一种表达,而这表达,很大程度上关于个人与世界的关系。或者说,每个艺术作品,都在传达一种声音,关于生活,关于观念,关于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世界。

    第一本是《艺术精神》,这是美国新现实主义绘画之父罗伯特•亨利的演讲、书信、论文等汇集而成,1923年出版,不算很有体系,但在对学生的谆谆教导中,在评论画作的过程中,他用简洁直接的语言表达了对绘画理论和艺术的思考。书里既有对美术教育的想法,也有对学画者观念的教导,很多内容可以延伸到对人生对世界的认识。本以为涉及专业的部分可能难懂,翻看下来,却觉得这本书不是简单的专业书籍,处处闪现着智慧的光芒,即使不是美术生,也会有很大启发。

    比如关于艺术,作者在自序中就说:艺术让人迈向平衡与秩序,判断相对价值,了解成长法则,检视经济生活,这一切都是值得人们探究的美好事物。

    感动人心的艺术作品具体表现出了人们在极大享受时的一种正面特质,而作品就是在那个当下创作出来的。

    关于艺术创作者,他说:艺术家要想引起我们的注意,就必须先对自己感兴趣。他始终保有强烈感受,也总是懂得深思熟虑。这样深思熟虑过的人一定已经与内在自我联结,能超越主题外在表象,进入洞悉现实事物的状态。

    在具体写生画画的过程中,作者始终在强调观察和思考,感知模特儿的整体印象,让画笔留下生动的印象,这里既有练习的方法,更是在其中体会世界万物的和谐,并且充分表达出来。

    “似乎在某些时刻,我们获得启示,看出个别部分之间存在一种整体的统合感。这当中有一种理解感和一种极大的快乐。我们进入一种伟大的秩序里,也被带进更浩瀚的知识殿堂。有时是擦肩而过的一张面孔、稍纵即逝的一幕景色,有时是茁壮成长的某样东西。我们可以称它为进入另一个维度空间的通道,这个维度空间跟我们寻常所处的维度空间不同。”

    艺术表达是对美的追求,这大概是最通俗的理解,关于美,亨特说:美,不是物质事物。美,无法复制。美,是观看者心中的愉悦感。没有什么事物是美,但所有事物都等待着激发观看者内心升起愉悦的感受。这就是美。……艺术学子们应该终其一生投身所好,努力培养个人感受,珍视自己的情感,绝不轻视情感的重要性,享受跟他人大声说出本身感受的乐趣,并热切寻求最清楚明了的表达。

    艺术决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亨特说:无论到哪里,所有表象之下都潜藏着一种意涵,那就是现实生活。我不是说,任何大师随时都能彻底理解这个意涵,但是大师之作的价值就在于,他感受到了这个意涵,而作品就是他传达个人体验的工具。

    在这样的创作理念下,谈到必要的技法,这位大师只是非常简洁地讲到了笔触、色调、背景,更多的是在主题之下的呼应,更多强调的是原创性、是对事物的感受,是表达和谐、秩序,传递美。

    书里还专门有几章讲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讲每个人内心对艺术的渴求,比熟练的技法更重要的是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认识到观察并表达的意义。

    还有几段我特别喜欢的句子:

    我想不出有什么事情,比奇迹发生时你能认清并知道那是奇迹更让人快乐。我想不出有什么生活,比体验、喜欢并表达出我们所属时代事物的这种冒险生活更贴近真实。

    能说出自己相信的事情,把它们变成某种形式传达给任何想要接受它们的人,这件事远比财富能给予我们的一切及世事万物还要珍贵。

    其实,没有哪一件艺术作品是真的完成了,艺术家只是见好就收,让作品停留在一种美好状态。羞愧是发生在我们身上最糟糕的事情之一。假装自己懂的比实际知道的还要多,或是知道却隐瞒不说,都是因为软弱。

    第二本书是《艺术的慰藉》,这是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和澳大利亚哲学、艺术理论家约翰·阿姆斯特朗所著。之前曾经看过阿兰·德波顿的《哲学的慰藉》,内容直指人心。这一本也一样。一开头,就是问题:艺术有什么用处?

    我们的理念里,看懂看不懂的艺术作品,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也不知道为什么喜欢或者不喜欢,然而这本书里,阿兰·德波顿选择150件经典绘画、建筑和设计作品生动地阐述了“艺术的七大功能”和“爱情、自然、金钱、政治” 四大主题。把人生的真相、人自身的真相与艺术相连,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艺术是一种具有疗愈性的媒介, 能够协助引导和抚慰欣赏艺术的人, 促使他们成为更好的人。

    作者告诉我们艺术能够扩展上天赋予我们的能力, 还可以弥补我们与生俱来的部分弱点,只不过这个弱点是心智上的而不是肉体上的,这些弱点是心理上的缺陷。 为了发现艺术的目的, 我们必须要问: 有哪些事情是我们的心智与情感需要做却又做不到的? 有哪些我们的心理缺陷是艺术可以提供帮助的? 书里提出了七种功能:记忆、希望、哀愁、重获平衡、自我认识、成长和欣赏。

    作者这样总结:

    艺术能够向平凡人生中难以捉摸的真实价值致敬, 教导我们以更加公正的态度看待自己, 让我们知道自己的处境中已经尽了全力认真生活, 从事自己不一定热爱的工作, 面对着中年的种种问题, 解决着雄心壮志未能实现的挫败感, 努力对我们心爱但烦躁易怒的配偶保持忠诚。相较于媒体里别人光鲜亮丽的生活, 那些普通难以企及的事物, 可是艺术的效果却恰恰相反, 艺术能够让我们重新看见自己被迫接受的人生当中所存在的实际优点, 它让我们重新发现生活中的美。

    艺术与心理的关系如此紧密,作者提出,美术馆不应当按照年代作者排列,而是根据我们的心灵的关注焦点对作品分类,把解决人生中同一个问题领域的作品摆在一起,让我们在艺术的引导下改变人生。这样的美术馆将会依次设置自我认识、爱、恐惧、怜悯、苦难展览室,美术作品的说明文字也与此相关。这个设想很有意思,也充满对人性的关怀。

    在爱、自然、金钱、政治这几个主题下,作者探寻如何通过艺术更好认识感情世界、发现自然的美、认识我们所生存的时代,最后回归到更好的人生、更好的社会,正如作者的结论:

    真正对艺术表示崇敬的举动,不一定就是对艺术作品无止无休的研究,而是应该把明显体现于一件作品中的美好特质落实于现实世界里。艺术的真正目的是要创造一个不再迫切需要艺术的世界,一个艺术不再显现的如此特殊的世界。

    到那个时候,生活即艺术,艺术即生活,这该是我们的理想世界吧。

    最近还读了几本书,与生活里的艺术有关,《泥花散帖》看的轻松自如,作家、诗人、画家冯杰的这本书,把生活里的美食、乡情一一道来,配着朴实有趣的画作,该是艺术与生活的融合。或者是另一个层面上印证艺术的功能。

    另一本就不那么轻松了,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穆克的作品《我的名字叫红》。之所以说这本小说与艺术有关,是因为小说的背景是1590年末的伊斯坦布尔,涉及到的任务是当时最优秀的细密画家,作者用不同的身份以第一人称讲述故事,也同样讲述出细密画这种传统艺术与法兰克透视画所产生的观念冲突,大段关于细密画的华丽描写,栩栩如生,然而想要追求传统艺术的永恒,面临的不只是东西方文化的冲突,更是文化深处的价值观的冲突。从这个角度去想,每一种艺术的发展之路都是独特的,也充满不可避免的冲击和矛盾。

    这两本书其实自有其独到之处,应当另外细述,不过这里只是从艺术角度有一些联想。正在看的几本书里,也有与艺术相关的,或许真要如此,把艺术融入日常,用艺术疗愈和完善自我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艺术中体会我与世界的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ssyk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