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一直在走亲访友,有了很多与朋友亲人有了交流机会,发现大家多多少少都有不如意的事情,更或者当前处于非常困难的阶段,就会想到想用自己所学的东西与他们分享,他们给到的反馈都会觉得道理我都懂,我没办法改变现状,因为自己没有毅力或者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根本不可能做到。
我也在反思,应该是我的学识不够吧,以至于成了苍白无力的说教,也或许是我的影响力不够,以至于语言没有力量。
我能改变的只有我自己。
想要改变的第一个条件就需要积极主动的思维习惯。
小狗被重复投食后产生条件反射的实验,应该大家都知道。人在常态下,也处于惯性反应,外界刺激到回应,大部分人都以社会常态的反应。比如,被人骂了,就会生气。孩子不听话,就可以发火。东西遗失了,就要难过等等。
但是史蒂芬•科维提出,刺激到反应之间有一个自由选择的空间,任何的反应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那什么样的选择才算是积极的呢?
还有第二个条件,关注圈和影响圈。影响圈是你能做的事情,你能控制的事情。关注圈是你只能评价,不能改变的事情。影响圈在内,关注圈在外。
那些我所知道的厉害的人,都会把集中精力做影响圈内的事情,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可以控制得事情做好,影响圈就会越来越大。
什么意思呢?
范仲淹年轻的时候在开封读研究生,然后皇帝来视察了,大家都跑出去见皇帝。范仲淹在那儿写字,旁边人问说你干吗,你不去呀?皇帝的外头呢,一块儿去。范仲淹说我今天如果书读得不好,见了皇帝又有什么用?我今天认真读书,总有一天他会见我的。
看到什么叫影响圈,什么叫关注圈了吗?就是对于范仲淹来讲,读书就是我的影响圈,所以他们那一班同学到最后只有范仲淹做到副宰相,天天见皇帝见得想吐,这就是影响圈和关注圈的区别。
所以当你在很多事上,遇到彷徨,遇到痛苦,不知道该怎么做的时候,问一下自己什么是影响圈,什么是关注圈。我努力地在影响圈当中发力,我的事就会变得越来越好,不抱怨。
那你说是不是根本就不关注呢?当然可以关注了,但是不要下那么大功夫,关注一下就好了。但是精力一定要放在影响圈当中,这才是最重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