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接到家长的电话:“老师,我要被孩子气炸了,哪么简单的题,她在辅导班上学过,学校学过,我又反复讲,前后有四五遍了吧,还是学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了?”
作为一线老师的我,十几年见识了众多孩子,每天亲眼目睹孩子学习能力的巨大差异,我不知道是哪个“专家”说的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同样一个题,有些学生稍一点拨就会了,甚至有学生连点拨不用也会了,有的学生模仿两遍练习两遍也会了,但有的学生讲四五遍甚至十遍,仍然不明白,或者是今天明白了,明天又忘记了。
学习能力的高低,就如一群孩子站在树下摘苹果,有些孩子伸手就可以够到,有些孩子踮踮脚也能够到,而有些孩子要借给他很多工具还不一定能够到。
这是实实在在的事实。
电话那头隐隐传来孩子的哭声。
于是我提议:“可能这些题对她现在来讲,稍有难度,先缓一缓,或者换个难度低一点的题”
电话那头,传来家长焦急的声音:“怎么缓啊?我已经逐渐降低我们的要求了,在小学的时候,我们要求她名列前茅,到了初中我知道这个很难,但是最起码要在年级前300呀!”。
听到这里我倒吸了一口冷气,因为目前这个孩子的成绩,离年级前300,确实有些差距。
于孩子而言,最大的悲哀在于,他的模样,不是父母期待的样子。
01
我想起那个孩子,曾经私下里对我说:“老师,你一定找我爸妈谈一谈,我爸妈对我的方式太严柯了,我都快窒息了。”
后来我有多次接触这个学生的妈妈,发现他的妈妈非常有素养,懂礼节,知进退,而且特别有礼貌,所以我当时判断,是不是那个孩子本身自己怕吃苦比较矫情?
我听到刚才爸爸在电话里这样说,我忽然能明白,这个孩子的处境了。
这个孩子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高知、工作好,条件好,他们的圈子里也是这样标准的人,所以对孩子的要求很高。
而这个女孩子本身属于活泼外向,对学习不是特别上心,学习方面并不突出,想一想,这样的落差确实会发生很多的冲突。
我想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让父母逐步接受目前孩子的成绩离他们的标准还有一些距离,同时要看到孩子的努力。
然后我说:“成绩的事急不得,她已经很努力地在追赶,相信孩子在不断的进步。”
爸爸接着说:“成绩没有前300,怎么找工作?你看我们的公司,还不算特别大的公司,现在211毕业的都不要了,只要985,并且还需要硕士和博士。你说如果成绩没有前300,普通的高中上不了,到时候连本科文凭都没有,到时候该怎么办?”
这位爸爸说的,是这个城市普遍父母的焦虑,我非常懂。
但我更担心这个孩子,每天要应对父母的这种焦虑,要察言观色并琢磨父母的心情,想想自己怎样做才能不被父母骂,光这些就要内耗她的许多精力。
这个孩子外向活泼,担任课代表非常尽心尽责,她非常敢于表现自己,班级有什么活动,都是最先冲到前面。
在我的眼里,依照以往那么多孩子毕业走入社会的经验,这个孩子人生有太多可能性,即使上不了好大学,但凭借她的能力,人生不会差。
但在爸爸规划的人生路径里,在学习成绩上她没有达到她爸爸的要求。她擅长的、她努力追赶的,又不是父母期望她要走的方向。这是十分遗憾的事。
我更了解这个孩子在家的处境。
02
成绩不好的孩子,不是211和985毕业的孩子就真的没有前途了吗?
20年前甚至10年前,谁也预料不到学业平平的李子柒,李佳琦居然用这样的方式打造了他们人生的高光时刻。
10多年间,很多学生的成长经历给了我启迪。
一个数学常考个位数的学生,怎么学习都上不去,工作之后居然从事与信贷相关的工作,我问过他会觉得困难吗?他说很多东西要学习,但是可以克服。
一个学生严重厌学,逃学离家出走,父母伤心得话里话外都是这个孩子没法要了。但是后来这个孩子找到自己喜欢的美术,自己去学习,自己订票坐车各个城市辗转,后来上了自己心仪的美术学院。
谁也没遇见到当初那个成天趴在课桌上的孩子,他人生还有这种可能性。
另一个学生,成绩优异,但从中山大学法律系中途退学,转向自己钟情的导演,白手起家自学去琢磨去钻研,但是怡然自乐。
未来社会,会产生多少种我们不知道的职业?会有多少可能性?这些已经远超我们的想象,就如我们10年前没有预料到会有李子柒一样。
因此相对于家长,我对成绩的执着程度要低很多。因为众多学生的经历让我见识到了一旦走入社会,真正起决定因素的将不再是成绩。
而这些孩子们面临社会,需要什么?
热情,有自己的兴趣,找准目标去努力、去奋斗,这些才是硬核。
03
家长接着说:“这些道理我都明白,可是,我就是希望她在现有的基础上,让她的成绩有所提高,哪怕是说一天会一道题,她不会我反复的讲,她能坐在那里愿意听,只要想学我都愿意帮助。”
我能够感觉到这个家长的耐心,以及对孩子的期待。
包括老师们也一样,无论孩子在什么程度,是什么基础,我们都期望:能够做一些事情,切实能够帮助到孩子,起码让他的人生与我们一起走的这一段路,可以走得顺一些。
就是这样朴实的期望。
但问题的关键是,要走路的终归是孩子自己,家长和老师唯一能做的就是,鼓励孩子相信自己能力足够,鼓励孩子有更大的勇气坚持往下走。
阿德勒说唯有勇气,才会让孩子成长得更好。
批评、指责、甚至拿最惨的未来结局来恐吓孩子,恰恰是在损伤孩子的勇气。
电话那头那个孩子的哭声中,我感到了孩子的情绪崩溃,情绪崩溃下的坚持,会让孩子损伤对学习的兴趣,甚至对学习的无力感,孩子的勇气会有损伤。
好比:孩子走在路途中,看见一座大山,要跨过去很有困难,孩子很清楚,所以他在犹豫不决。
假如这一刻,成人说:“跨过去啊,走啊,一步步地走,总会走过的;你要是没跨过去,人生就完了,走啊,快走啊;你是怎么回事,连尝试都不愿意吗......”
这些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反而失去了努力的动力和勇气。
西安九岁的小女孩在毁灭性的决定之前留下的拷问:“为什么我做什么都不行”,便是勇气被一次又一次的挫伤,进而形成的无力感。
我们成人如何帮助他们?
回到孩子遇到的那座大山,不用咱告诉他,孩子也知道如果不跨过去,他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
但问题是,不是他不愿意跨,而是他不知道该怎么跨过去,或许他能力不够,或许害怕。面对那座山,他初步选择了在那里等待。
此时,我们不是和那座山站在一起,责备孩子怎么不早日过来。
唯一能帮助到他的是:成为他们的同盟者,站在他背后,或牵着他的手,鼓励他,可以和他一起走,可以和他一起想办法,度过难关。
人生本已艰难,孩子们的人生更是如此,在我们能够与他并肩作战的日子,尽可能的对他们好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