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又四月了。
关于四月的记忆有美好的,也有忧伤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没有认真,用心去记下一些东西。而时间如流水,从指缝间流过,没有一些痕迹。
四月,迎来了年后的第一个小长假。节前,母亲打电话问我,是不是回家拜山。我说还没确定。那天,纠结了一天,最后也没有回去。打电话告诉母亲,说路上太堵,人多,就不回去了。在电话的另一头,母亲说不回来也没关系的,照顾好自己,多吃点饭。挂断电话后,有点心酸,为自己的不孝。
关于这个节日,记忆中是灰色的,但也是在整个大家族中最有人情味,亲情味的一天。先聊聊我的家族。
那些年,你风华正茂在周氏家族中,我们这一家人,如果放在古代,也算是大户人家,人丁兴旺,家大业大。父亲的这一代人,还是很有出息的一代人。大伯父是老师,二伯父当官,三伯父在家务农,四伯父在县城教书,而父亲早年从商,和家人开了加油站。
那些年风风火火,在当地也算是家户喻晓的人家。在80年代,成为乡里为数不多的“万元户”。到了90年代初,随着大姑的出嫁,母亲陆陆续续生了我们几个孩子。由于人手不够,资金链断裂,经营不善等原因,由父亲一手创办的加油站也就慢慢倒闭了。
父亲早些年,当过教练,那时候家里的经济状况还是比较富裕的,只是到了后来,随着我们的到来,父亲从商路上遇到了很多坎坷,最后也就放弃了从商,回家务农。从那时候开始,家里的经济条件就比较拮据了。
祖父一生最牵挂的人,就是他的小儿子,也就是父亲。祖父八十多岁的时候,坐在院子的椅子上,还在不断地念叨,“我的小儿子四十多岁了,可他还不会耕田啊,以后怎么养活一家人啊。”父亲是在四十岁之后弃商从农,父亲前半生都没怎么干过农活,干农活又苦又累,祖父当年的担忧也是人之常情。时隔多年,当听到父亲也是一样担忧弟弟时,才慢慢听懂祖父当年对父亲说过的那些话,不觉泪流满面。为人父母,牵挂一辈子。世上多不孝子女啊。
那些年,你风华正茂想起过年的时候,父亲跟我们吃饭,聊到老弟的教育问题。忽然,父亲说到一句让我特别心酸的话,我的儿女中,最对不起的人是奇奇,当年她考上大学了,拿到了通知书,没有告诉我。但没有钱让她去读书,迫不得已,让她早早就出来工作,这是作为一位父亲最大的失职。如今她结婚了,但这件事却成为我一辈子的遗憾。听到之后,真的特别难过,因为当年我读高三,奇奇不去读书,是为了把机会让给我。有时候真的觉得惭愧,有什么资格不好好的对待生活,好好善待自己的家人呢。
有时候回头想想,看看,你走过的路,真的只是凭自己的一己之力吗?所谓的“岁月静好”,实际上是多少人在背后默默地付出。高三那年清明节,有个场景记忆深刻。那天下午,我没有去拜山,赶着回学校上晚自修。那时候家里的大人都出去拜山了,只留二伯母,三伯母在家煮饭。二伯母拿了一个螃蟹给我,当时她对我说的话,记得很清楚,吃了螃蟹,以后也像螃蟹一样“横行天下”,可以去到更远的地方读书,你是我们家有出息的孩子。当时我真的挺感动的,是因为二伯母的善良。
如今,时隔多年,很少回去过清明了。清明那天,老弟发来了一条视频,视频里,二伯母和三伯母,在家里做菜,做好饭菜等待归来的一大家子人。这么多年过去了,记忆中的人明眸皓齿,如今却是两鬓斑白,老态龙钟。看完之后,不免又伤心落泪。
我是一个从小在大家族中长大的孩子,自懂事开始,虽不富裕,但享受着是和所有人一样的关爱。在我们那里,有些家庭重男轻女的现象极其普遍,比如说,去拜山妇女和女孩不可以去,但在我们家却从来不会有这种情况,很大原因是因为父辈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比较开明。
父辈在乡里扎根了一辈子,善良,淳朴。每次回家感受到的都是人性中最温情的一面,只是在外面呆久了,会不自觉的武装自己,用一层戳不破的厚重铠甲包围自己,所以外人看起来你是多么的强大,只是不知道你也有脆弱的一面,会在无人的夜晚泣不成声。
时间真的很快,那些年还英姿飒爽的父亲,伯父们,转眼间都成为一个个小老头了。
那些年,你风华正茂我深爱着这个家族,她的历史,她的现在,以及她的未来都是我生命中的最重要一部分,是来自最原始的血缘关系,更是抹不断的浓厚亲情。
如果,你已经很久很久没回老家了,是不是该回去看看了。那里,有我们至亲至爱的人。
(后记:关于家族史,一直是我想用心去写的一篇文章,但一手资料有限,关于这个家族的很多回忆,都是零散的片段,而我能写的东西,大部分是来自我的回忆。当然,这些记忆是琐碎的,凌乱的。所以写出来的,也就不能够称为家族史了,而更多的是淡淡的乡愁。
每个家族的发展史,必然都会像红楼中的大观园的女孩们一样,随着家族的发展壮大,最终都会开枝散叶,落到各地。这是必然,不必感怀。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写于2018年4月7日,广州图书馆,远方周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