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开学季。看着充满期待和憧憬的脸庞,我仿佛看见了两年前的我们,经历高考还依旧青涩,不谙世事的我们。
《忆昨日》初入校园,先是被现实来了个“晴天霹雳”,对大学的印象停留在偶像剧里的我们当时还有点难以接受。不过,习惯真是个好东西。虽离毕业还有一段距离,但早已感觉融入其中,成为其中一部分。就像是身体里的细胞,正常的新陈代谢对于我们来说一点也不可惜,但或许对于细胞本身,那是充满惊险又传奇的一生。
即使相处许久,也总会有人在毕业之前叫不出你的名字,即便你们一起上课,甚至是一个班的同学。学会释然,毕竟你现在也不一定能记全小学或初中的同班同学吧!没有一起撸串、深入探讨人生、半夜灵魂交流、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酒肉朋友,基本上就只是个点头之交。
胳膊膀子一甩,“外八”的风骚走位,加上略带乡音的塑料普通话,和朋友谈笑风生的你,不用自我介绍,一眼便能识别是校园里的“前辈”,“食堂”里的堂主,小吃摊前的“老江湖”了,美其名曰“老油条”。
一边不顾形象惬意自在,一边适度收敛,试图做好表率,为后辈树立标杆、留下好印象的你还真是“性情中人”。来来往往军绿色,一片青青草原,穿着宽松长T,喝着快乐肥宅水的你在人群中真的很显眼。
一边催促室友赶紧踩点食堂抢饭,不然要被新来的崽子们抢光口粮,一边“发自肺腑”感叹“那群崽子一会儿吃什么呀?下雨还要军训吗”,尽力微笑却扯痛了嘴角的你,真是“善良至极”。
《忆昨日》从老区回新区的途中,刚好赶上放学“高峰期”,身着蓝色校服外套,手拿火腿烤肠的他们“香喷喷”地上来了。尽管已经到了“养生”阶段,看着学校外面的小摊贩还是莫名有些动容。或许,味道还是那个味道,但人,或许,不是那个味道了。
挤破头都要去买的煎饺,下课铃一响就要冲去小卖部买的泡面,上课悄咪咪关于“泡椒臭干子”爱的传递故事,已经不在我们这里了。但我却相信,这是一种传承,虽不似文化瑰宝和传统手艺那么神圣,但确不失为一场酣畅淋漓的心与心的交流。
公交车上,女孩借着头顶微弱的光,在好不容易空着的位置坐下。拉开书包,拉链摩擦的声音,即便人满为患,我竟也捕捉到了。掀开布料斑驳的书包,从中取出一本书籍。《英语八年级(上)》,翻到后面单词表,草草看了几页,然后又放了回去。拿出九键直板手机,熟练地打着字,然后发送了短信。高高的马尾,额前几丝凌乱的碎发,望着窗外,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忆昨日》刚下的一场雨,地面湿漉漉的。先于我们上车的中学生,在我们下车后还在热闹地交谈着。游戏、学习、新同学、动画、学校…还有成长。我不知道六七年前的我是否能站在现在的视角去看待当时无论什么时间、地点都能一直说个不停的自己,而当时的我也肯定想象不出六七年后的我是这个模样。
我以前从不是个感叹时光的人,只觉哪有那么多矫情之词、之语要抒发。不过现在,叹息时光飞逝仿佛成了我的常态。那种恍如昨日的错觉,如同真实存在一般,往昔种种都能回想。
数学课上的昏昏欲睡,体育课上的叫苦连篇,课间的“娱乐星天地”,都伴随着那年的蝉鸣停留在那年夏日了。
或许我记不清那年夏日的温度,记不清老师布置的堆积如山的作业,记不清为某场考试失利的哭泣,记不清哪位男孩又被那位女孩拒绝了。但我仿佛还能想起桂花满园的逼人香气,酷暑难耐的晚间清风,穷冬清晨的街边路灯,以及那群几乎整天时间都待在一起的那群人,那间时常担心发生“风扇事故”的教室,那一毕业就装修的食堂。
《忆昨日》什么时候我们只能借过往追忆,什么时候我们就真的失去了些什么了。愿珍重,愿保重,愿一直是进行时,愿我们的故事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