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厦门》第17页:“还记得他结婚时住的房子,是我曾经住过的旧房子,一共只有62平方米。”
《习近平在厦门》第31页:“他有一种过目不忘的特殊能力。”“他告诉我,是逼出来的。”“他的记忆力就是这么磨练出来的。”
《习近平在厦门》第33页:“近平同志很尊敬老同志。”
《习近平在厦门》第38页:“近平同志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可以用6个字概括:年轻、博学、亲和。”
《习近平在厦门》第43-44页:“近平同志很重视农业,‘三农’工作是他自己‘讨来’的。”“近平同志的特点是‘三到’:一是心到。……。二是人到。……。三是工作措施到。”
《习近平在厦门》第47页:“他很念旧,……。近平同志待人很诚恳,不管对待下属还是对待同事都是这样,……。”
《习近平在厦门》第67页:“现在有些领导都是在任内赶快搞一个事情,成绩一出来,马上就提拔走人了。但近平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就体现出一种甘于做铺垫、甘为后人种树的精神境界,这一点非常了不起。”
《习近平在厦门》第70页:“说起来,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政治意识强。……。二是战略意识强。……。三是改革意识强。……。四是大局意识强。……。五是奉献意识强。……。”
《习近平在厦门》第72页:“近平同志非常念情,你对他一分好,他都会非常感激,不会忘记。……。近平同志公私分明。……。近平同志很重情义。……。”
《习近平在厦门》第76页:“我感觉他是一个很平民化的领导干部,没什么架子,很平易近人,也很贴近老百姓,是一个亲民的副市长。”
《习近平在厦门》第78页:“近平同志语言很亲切,让人听着非常舒服,就像毛主席说的‘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他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并根据说话对象调整自己的语言风格。场合需要的时候。他会引经据典。”
《习近平在厦门》第84-85页:“近平同志做事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认真,从不敷衍塞责、马虎怠慢,更不空喊口号,说说而已。他做事之前一般都要做一些调研工作,提前想好能不能干,一旦决定了就一定要做好。……。他的精力很充沛。……。近平同志总是坚持调研先行。……。他自己从不铺张浪费,钱都用在再平常不过的日常开销上。他从来不跑不送,每次外出开会,会议间隙的多数时间是待在房间里看书,从未借机拜访组织部或者相应局的领导,疏通关系。……。”
《习近平在厦门》第88-97页:“他为人忠厚朴实、淳朴坦然,不讲官话,说话实在,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考虑问题非常全面周到。”“近平同志非常谦虚、低调、平和,对别人很尊重,……,不会直呼其大名(连名带姓),使人感到亲切。”“我想,近平同志这种优良品行,来自良好家风的继承与社会实践的磨砺。”“我的价值观、人生观来源于我的家庭,来源于我在陕北艰苦地方上山下乡,来源于劳苦大众,所以我就选择走从政为民的道路,不会走别的道路。”“近平同志看问题的角度往往和别人不一样,……。”“近平同志虽然年轻,但涵养很好。”“他从来不摆官架子,很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建议。”“近平同志做事非常细致。”“生活中,他酷爱读书,视野很宽阔,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常用以古比今的方法,深入浅出地谈论问题,强调重在实践与效果,绝不海阔天空。”“他总是通过秘书联系厦门大学知名教授,向教授们借阅名著或登门请教。他经常读书读到很晚,如饥似渴地汲取精神文化营养,提升自己的业务知识与分析能力。”
《习近平在厦门》第101-108页:“……。能自己克服的困难一般不找别人,……。”“他工作总是充满激情,……。”“他生活很简朴,行李也很简单,只有一些衣服、一台小冰箱、一台小电视机,其他都是书和文字资料。”“近平同志这个人重感情,很念旧,很有人情味,越是基层的人,他越记得牢。”
《习近平在厦门》第113-115页;“他还提出,弱鸟先飞、滴水穿石,……。”“一是语言风格朴实无华。他讲话从不念稿,就好像跟大家平等交换意见一样。……。二是注重调查研究。”
《习近平在厦门》第132页:“市委宣传部开办了‘厦门地方史讲习班’。”
《习近平在厦门》第154页:“……,很温和,没有一点架子。”
《习近平在厦门》第189-201页:“《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作。”“我在下乡的时候就通读过三遍《资本论》,也记了很多本笔记。”“习近平同志重视第三产业、重视旅游产业与当地人文相结合的思想,……。”“勤俭持家,低调做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