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溥光
《师说观人术》
皇家正月是不能剃头的,我偷偷地问他们,他们就悄悄地回我,会死舅舅。只有到龙抬头(农历二月二)那天,哇,剃头刮脸,各个脱胎换骨兮。
我还会唱——龙梦醒,天暖正早春,龙抬头,填仓风雨顺。龙尾摆,田间起花云,龙鳞闪,五谷进家门的老歌呢!
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龙抬头日处在卯月的惊蛰、春分之间,“卯”是干支历十二地支之一,五行属木,卦象为震。卯,冒也,万物冒地而出,为生发之大象,代表着生机茂发,如《律书》中所云:“卯之为言茂也,言万物茂也“。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气温回升,万物生机盎然,春耕由此开始。在北京先农坛就是清朝皇家做秀演绎耕种的道场。那天,象我这属龍的就受宠了,有一次吃牛肉水饺然后喝井水,晚上就发烧42度了。所以,龍体也有欠安时,各位,别老吃冻的,春,乍暖还寒,我们的五脏六腑估计也有惊蛰之刻,该来的没来,有病了,该有的没有,也得生病。人生,好在适度,误在失度,败在过度!如那茶,也有两种,一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茶,一种是“琴棋书画诗酒茶”的茶。肚里没什么油水的,少动茶,就是人篸天天吃也是毒来着。
二月二,皇家都吃焖子,俗称沾龍运,掛龍鳞。
龙抬头”的说辞,来自古老的天文学,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宿”表示居住。如果观察月亮的运行,它基本上是每天入住一宿,待28宿轮流住完,大约一个月,所以称“宿”。“二十八宿”按照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划分为四大组,产生“四象”: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在东方的7个宿分别叫做: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其中角宿代表龙角,亢宿代表龙的咽喉,氐宿代表龙爪,心宿代表龙的心脏,尾宿和箕宿代表龙尾。
在冬季,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地平线下,黄昏以后也看不见它们。惊蛰至春分间,黄昏来临时,角宿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了。这时整个苍龙的身子还隐没在地平线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称龙抬头。仲春而抬头,仲夏而升天,仲秋而潜渊。都是指这苍龙7宿在天空的隐现变化,并非是真有一条动物之龙在变换。“仲春抬头”是指仲春时期,角宿开始出现在天空,东方苍龙初露头角,即是龙抬头。
实际上说的是东方苍龙星象的空间变化也,春二月二怀孕的女人得喜当年生娃,甚得公婆欢心。春交得正气,全家望象。所谓被窝盖多厚,不如肉挨肉,泛指这些民间谚语、哩句。大闺女小媳妇的,所以说话是话里有话。悟性慢的、挨说的、就是不精灵。尤其是二月二这个日子是划时季的蠢蠢欲动,人和动植物都开始萌春。
元时期(亦有明清时说法)把“二月初二”称为“龙抬头”的日子,因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二月二”处在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惊蛰”、“春分”之间。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敬龙庆贺,以祈龙消灾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二月二”既被定为“龙抬头”节日,同时也是土地神的诞辰。南方”二月二“(古时为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仍沿用祭社(土地神)习俗,如在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既有类似龙抬头节习俗,又有以祭社习俗为主的新”二月二“习俗,南方普遍奉祀土地神。
二月初二,从节气上说,正处在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惊蛰”、“春分”之间,在农历二月已进入仲春季节。我国很多地方已开始进入雨季。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和风化雨的主宰。
因为”龙抬头“,意味着结束冬眠、万物生机盎然,昂首挺胸,扬眉吐气的意思。故自古以来,人们在龙抬头时节,会举行敬龙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丰收,并将龙抬头时节作为一个纳祥转运的日子。
就全国而言,由于地域不同,各地风俗也各有差异。
传说武则天称帝,惹怒了玉皇大帝,下令龙王三年不得降雨。龙王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便将龙王压于大山之下,并告示天下:“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绞尽脑汁,直到第二年二月二,一位妇女背着一袋黄豆走亲戚,途中不慎将黄豆撒了一路,阳光下,这些黄豆闪闪发光。人们看见后高兴地说:“这不就是金豆吗?炒熟了不就开花了吗?”于是,家家户户把炒好的、开了花的黄豆供在当院,龙王因此得以回归天庭。
后来,人们为了怀念、纪念龙王,便在每年的二月二炒黄豆,一边炒,嘴里还念叨着流传的俗语:“二月二,吃(黄)豆花,大人小孩给一把。”明朝玉米传入中国,之后,人们又用香喷喷的爆玉米花祭祀龙王,一直流传至今。
现在想吃热糊的爆米花,你得进电影院,买一桶。不知当年武则天怎么想,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