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读书,跟我不想存钱一样。
看着家里的书接灰,跟看着银行卡里的数字不变多一样,焦虑和心酸!
可今天,我又逼着自己买回了两本书,《诗经》和《原来诗经还可以这个读》。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可本事不大的我却在新年到来之际,揽了这个瓷器活~~为8岁小儿解读《诗经》。
光借助网络,来解读大篇的经典之作,总有点不踏实,于是有了今天的壮举。
不负孩子,不负卿解读是一项技术活,也是一门艺术,要把几千年前的儒家经典讲好,确实是个挑战。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今市场上和网络上解读的版本很多,我也看了很多和听了很多,哪些好哪些歹,我还真一时无法分别。
我该如何取舍和树立自己的见解呢?
我作品的受众是孩子,我要考虑他们能理解的文学程度和实用价值,要为他们量身定制《诗经》的解读。
根据老师提的要求,和以前写歇后语的经验,我决定让我的讲解做到以下五点:
一、通俗易懂
要想通俗易懂,适合孩子们阅读,这需要我放低姿态,说人话,表达清楚,使孩子们一听就明白。
二、有趣味性
要想有趣味性,讲解就要生动。首先可以设置描述场景,再根据内容设置适合的问题,让他们动脑筋思考。还可以讲些相关的八卦知识。
三、有知识点
要想让人家觉得物有所值,舍得花钱花时来听,讲解需要有知识点。有知识才有价值。价值就是适合孩子的正能量。
四、不能讲偏
毕竟《诗经》是2500年前的古典文学作品,很多词汇我都要借助资料来理解,而资料又众说纷纭。这需要考验我更多的阅读量和筛选,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后,根据孩子的特点再来输出和解读,尽量能做到符合原文。
五、每课讲一个知识点
任何一篇经典的文学作品都是立体的,它会牵涉到社会背景、自然环境还有作者当时的心态。孩子们不可能在1200多字的篇章里了解太多,我要批判性的选取篇章和知识要点。
一颗种子,只有埋到泥土里,才能开出花来。一部好作品,只有掌握了大量的素材与技巧,才能打磨出来。
愿我在新的一年里,又快又好的解读完《诗经》,不负孩子,不负卿。
不负孩子,不负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