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我最近参加彗星社群组织的共读李笑来活动,在李笑来的一篇文章中看到了认知差异这个词,颇有感触。
(投资)真正让你赚钱的是什么呢?是认知差异——同样的知识放在那里,认知高度、认知深度都各不相同,这里面有落差,而那落差,就是瀑布——赚钱的瀑布。
我想我是接受认知差异这一回事的。2015年七月A股跌成翔,印象最深刻的是,7月9日那天。因为连续几个跌停,我手上股票的市值只有买进时候的50%,连续的亏损让我在千股跌停的时候看不到希望,甚至担心卖不出去。那天早上,我很早起床,挂了跌停价卖单(挂单越靠前越容易交易),我想不管什么价、先卖出保住点本钱,后面再抄底股票数量又回来了呢。开盘如我所料,继续跌停,我的卖单没人吃。不管它,做自己的事去了。十点再看盘,我的卖单被吃了,市场正节节高涨,中午再看盘,翻红了;下午收盘瞟一眼,涨停了!同一时期的同一股票,我拼命的抛,有人在使劲的买。赤裸裸的认知差异啊。
(2015年07月09日上证指数)那段时间,刚好看了小说《遥远的救世主》,小说中有一段情节也是赤裸裸的认知差异。主人公丁元英带领的格律诗音响因为涉嫌倾销被音响巨头乐圣集团告上法庭,冯世杰、刘冰等联合创始人听到这个消息,认为公司完蛋了,所以他们急忙赎回了自己的投资撤离了。而女主人公芮小丹的朋友肖亚文(也是丁元英的前秘书)得知消息,立马拿出全身家当买了他们退出的股份。后来,格律诗因为王庙村代工的原因,大胜官司,乐圣倒闭、格律诗成为市场宠儿。我清晰记得电视剧中,得知格律诗翻身后冯世杰捶胸顿足后悔的样子。
同样一档事情,有的人觉得是负担是累赘,拼命想甩掉,但有的人觉得是绝佳介入的机会,这就是认知差异啊。
贰
既然认知差异确切存在,那如何保证我的认知不至于在瀑布最低端呢?我试着来说说几点。
别太局限,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看。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习惯,久而久之,也会像动物一样划清自己的界限——哪些事情我是不闻不问不感兴趣的、哪些事情我是不会去做的、这不符合我的价值观。于是当两个人对同一档事情做出不同决定时候,他们可能都很高兴,因为他们做出了符合自己价值观的选择。至于他人的选择,不用去管了。
如果把人分成两类——好为人师型和好为人徒型,我一定是后者。我喜欢听人讲他们的做法和想法,我很容易认可他们(因为这样,我比较纠结),只要觉得他们的想法对,方法更效率,我都愿意去改正。拿自身基础运动来说,本来我在跑步这件事上已经取得了小小成就,但看到同学身材更好(他有肌肉有型,我偏瘦),我就跟他探讨,后来我做出了“多做力量运动、少跑步”的决定,要知道我是多么讨厌举铁……可是,同样是锻炼,同学锻炼后身材比我好,我就应该试着按他的方式去做做。说不定几个月以后,我的回头率能秒杀他呢。
叁
顺着自己当前的认知,推敲看看。这个比较好玩,写下自己目前的认知和准备做出的决定,一步一步的往后推,得到结果后,再看看和自己的初衷是否一样。
比如,前段时间ICO以后一地鸡毛的EOS币,如果我认为它只是空气币,以后也不会有起色,应该赶紧卖。EOS不成功,以他为主网创建的一些应用就是空谈,那李笑来先生的pressone项目也只是空气,而pressone的众筹金额达到5亿人民币、李笑来本人在币圈混了7年,失败的可能性有多大呢?如果EOS成功,将来一些应用都会在他基础上创建,市值应该可以和以太坊媲美,而以太坊目前市值300亿美元,EOS市值只要达到以太坊的一半(150亿美元市值),EOS币价就会达到100元人民币。认知不同,往后推敲的结果截然不同,当然做出的选择也不同。
肆
“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这是华为老总任正非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鼓励华为的中高层员工走进高校、研究院、市场,和人多喝咖啡,多聊天,多了解动态。接触的东西多了,认知也会扩大一些,按照新的认知去推敲,做出的选择可能会更合理一些。
如果不想思考,还有一种最简单的方法:深度推敲大佬的认知,并坚信他是对的,义无反顾的跟上。不过,这要看运气了,如果我听信经济学家谢国忠的话,长期以来看空房价,然后一直拿着现金等房价降,那我就比较惨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