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提前意识到一件事注定是要消亡的,那么是不是为了不留遗憾,我们更愿意去全力付出?
这个问题我想了想,我觉得这样的意识对我影响不太大。
为什么?
我曾想,是因为知道这件事会消亡觉得没有结果才不愿意努力付出吗?
好像也不是,因为从一个比较长的维度来讲,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会消亡,都会经历“生长收藏”的过程。
“藏”不就可以理解成阶段性消亡吗?
昙花的一现,流星的转瞬即逝,烟花的短暂壮丽,这些都是美好的事物。
它们不会因为自己注定是短暂的、注定是要消亡的而不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
因为注定消亡而更加努力、更加珍惜的背后有着一种不畏死、不恐惧的态度。
罗曼罗兰说: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鲁迅说: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人总是要死的,这是确定的事情,那么当你想明白这个事情会怎么做?
有的人会在注定短暂的一生充分发掘人生的意义,实现人生的价值。有的人会选择“顺其自然”,反正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每天随波逐流的生活。
在人性之中,有一种害怕失去的心理,这是一种“被剥夺反应倾向”的心理反应,这种心理会让人因为怕失去而不敢去做这件事,不敢去投入一段感情。
所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做心理建设时告诉自己,这件事最终注定是要结束的,那么,这样就直接避免了害怕失去的担忧,没有了这种担忧反而会更加放轻松的可以投入到事情之中。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因为有一种人,当他知道一件事注定要消亡,他会选择不投入或少投入,就像面对注定的死亡,他会选择过一天是一天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这里简单探讨一下,为什么有的人会害怕消亡而不敢于去行动?
表面上是缺乏安全感,害怕失去,实际上是“贪”的原因。
客观来讲,消亡本来就是一个客观规律,“注定消亡”是一种规律。
所以,害怕消亡反而成了不符合规律的事,这就是一种“贪”。
《道德经》说:
道可道,非常道。
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所以,接受不确定性,接受消亡才是符合规律的价值观。
我认定一件事,就会认真全心投入去做,享受当下的每一件事的感受,无论是有利的还是不利的。
这里我想说一句:消亡也许只是一种形式的结束,并不代表会以另一种形式延续。
当你站的纬度越高,看到的角度就会不一样,感悟也就不同。
所以,无论是不是消亡,这不重要,因为它必然朝着事物的规律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能做的就是认真活好每一个当下,享受每一个当下。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观日月如初见,听众声如初闻,触诸物如新知,感全身如新愈。
人生如此美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