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这里记录看小说《人世间》的过程,有文友说同名改编的电视剧《人世间》与原著差异比较大。我忍住了好奇心,在看完小说后才去看电视剧,58集电视剧用了十来天看完,挺疯狂的。
我主要是用手机看的,所以,有相关的信息推送,梁晓声老师说电视剧改编得好,演得也很好,还泪洒《人世间》拍摄现场。
电视剧中,周秉昆因过失致骆士宾伤死,法庭审判周秉昆时,审判长就是梁晓声老师出演的。
的确,电视剧与原著有很大的差异,这里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导演和编剧组主观上有向善和宽容的选择倾向,梁老师更趋向于纪实的选择,这没有什么大冲突,所以有了较大的改动。
客观上讲,文学创作和影视作品本身就会有不同的地方。原著《人世间》梁老师用了近八年时间进行创作,115万字都是手写的,电视剧改编拍摄总的用了差不多四年,动用了几百人,时间和有形成本有很大的差别。
空间也有很大的不同,跨国拍摄当时是不现实的,所以,在国外的部分全部缩减,冯化成到法国的事也是一言带过。
就受众面看,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也有很大的不同。相对于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的受众面要小得多,而对鉴赏力的要求却要高出很多;影视作品对观众的冲击力要大得多,特别是演技好的演员,演出来的戏更能打动人心。从受众面和冲击力这两个方面看,影视作品更需要谨慎和吻合社会需要。
现在聊一聊,电视剧与原著中具体的人和事的差异吧。
骆士宾,小说中的他就是水自流的小弟,尽管开了路路通公司,而电视剧中骆士宾绝对是一个成功人士,水自流是帮他做事的。骆士宾知人善用,集团的实力雄厚,即便是他死后,他的集团还有实力参与光字片的改造。他与周楠相处,刚开始时内心是七上八下的,但自始至终都是充满自豪的。的确,周楠非常优秀,但他不会拒绝自己有一个本事超强的父亲,这吻合拼爹的时代。相对而言,电视剧对周秉昆与骆士宾因为周楠而打架这一段真不如原著能够让人接受,当然,考虑到不可能到外境拍摄,这样改编好像也是最好的选择。
周玥的改动也很大,相对于原著,电视剧中的周玥人设好得很,特别是对于贵州她母亲原来任教的学校的资助,让周玥的人物形象高大了很多,这是社会需要,也是值得肯定和弘扬的。况且,这样也有再到贵州,用实际情况来突出国家对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的丰功伟绩。
国庆和赶超的事都有所不同,原著是国庆因身体原因选择卧轨结束生命,但电视剧换为赶超,同时改编的赶超妹的命运,我觉得这样安排也蛮好。原著中两家的遭遇都太惨了,电视剧的设计也惨,但都比原著要好些。
冬梅在秉义死后改嫁这部分电视剧没有体现,我也觉得不错。要知道秉义为了冬梅两次放弃自己的大好前程,他们的爱情就应该彼此从一而终,最后是秉义给秉昆和周蓉留下的信来做说明,其中有一句“长兄如父”,还有周聪一个孩子认冬梅为奶奶,就预示冬梅的晚年可以过得好的。
说到周聪,他也不错,虽然他的老婆在电视剧中没有出现,但最后三胞胎,让老周家的香火有了较好延续的可能。
说到老周家就不得不提周志刚夫妻在电视剧中的结局,这也是一生结伴的美好爱情故事。
唐向阳在电视剧中的结局也要比小说原著要好得多,也许现实不一定有这么多好事和好人,但考虑到电视剧的受众面,这样安排也是可以的。
现在来看看第三代,周秉义没有自己的孩子是因为冬梅受伤不育,这能突出他们之间彼此的爱与宽容。秉昆的孩子,周蓉的女儿,国庆的儿子,赶超的儿子,德宝的儿子,都是很不错的。读大学,考研,前程似锦,德宝与春燕的孩子虽然不是读书的料,但也能反过来教育和影响自己的父母。
现在应该来说德宝和春燕这对夫妻,作为哥们姐们中比较重要的两个人,争议比较大,他们刚开始对朋友是不错的,但后来他们的做法很不能让人接受。事实上,观众们很难能够喜欢他们俩,但他们的孩子跟他们的那席话应该是让他们真正有悔过之心。当他们看到秉昆和其他朋友在聚会的情景,他们哭了,当时肯定是后悔不已的,所幸,后来朋友们也原谅了他们,皆大欢喜的结局。
最后,我个人的粗浅估计是:小说《人世间》如果按电视剧这样写得不了茅盾文学奖,电视剧《人世间》如果按原著演得不了年度国剧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