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篇(记述文化)
1、白话:孔子说,整理前人智慧不凭空加意见,在考证上保持真实的古文化,我就是像老、彭,一样学习。默默领会在心,志趣上对学问的追求不厌烦,真正的时刻进步,这些都是自我处处留意而已。不修养品德,不讲真学问,知道义不能修正,被不义影响不能改,是我的担忧。
孔子日常生活,对事严肃敬重,对人态度温和。(整合矛盾,不矛盾的人,不能整合运用矛盾的,没有能耐。)
孔子说:唉,世道衰败!好久,没有梦不见周公了。追求探索大道,从为人处世开始依据德的原则,在人的方面发挥仁的光辉,贯通不同的学问艺术。凡是能反省检讨自己的,我没有不开导的(也有认为束修不是指反省等,是指学费)。不激愤不启发,不质疑不研究,讲了一角度,不能多方面看,就不涨见识。
孔子参加丧礼在旁边节哀,没饭没有吃饱过;孔子一天都在哭,绝对不唱歌。
孔子告诉颜渊说:用得到你就去做事,不需要你就退隐起来,只有我和你颜回可以做到。子路不服说:中军、左军、右军的三军,你带会带那个打仗?孔子说:脾气像暴虎般跳河,死了都不后悔,我不带你。事情到了要怕失败,达成考虑周详促使成功(子路吃醋颜回,被指点)。富贵有办法可以求到,就是替人拿马鞭,听从命令行事。要是求不到,走自己的路安心做事。
孔子小心注意:修养、战争、养生。
孔子听了《韶》这个音乐,忘记吃饭的味道,说:音乐的至高境界,有我们所意想不到的高明。
冉有说:老师想做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好!我去问老师。他走进老师办公室说:老师,你看伯夷叔齐是什么样子的人?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啊。子贡说:他们俩个会不会埋怨?孔子说:求仁得仁,有什么可埋怨的?子贡走出老师办公室说:老师不会做这种闲事。
孔子说:粗菜淡饭可以充饥,弯起膀子靠在上面酣睡,这里的人生快乐无穷。肮脏不择手段地做到了又富又贵,对我来说等于浮云一样。如果我能多活几年,五十岁以后学《易经》,人生就没有大过了。
孔子归纳,诗经、书经、礼记,是上古文化中心。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什么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说:你何不告诉他,我是一个发愤求学问,常常穷得没饭吃,学问上有所获益的快乐能忘记了忧愁,根本忽略了衰老的威胁。
孔子说:我并不是生来的天才,爱好考证以前文化,靠勤敏而求得的学问。(爱追求、爱思考)
孔子不喜欢多讲怪现象,好斗争、乱情况、神话的迷信。
孔子说:多数人的行为思想,必有我效法修正的。别人对的要学习,不对的要反省。
上天把善德的责任交给我,桓魋又怎能伤害于我?
诸位,你们以为我讲学问会保留秘密,不传给你们?我绝对没有丝毫隐瞒,平时作人、处世、言行间,就是我的学问啊。
孔子对学生分科四种,一切知识文学,达到成果的行为准则,永远不渝的诚心,对事物的信义。
孔子说,圣人,我见不到了,够得上君子就满足了。善人,我见不到了,看到有恒心的人就满足了。什么都没有的,架势可摆得大;本来空虚得很,还引为自满;本应节约的,充面子讲排场;很难有恒心向学问道德努力的。
孔子钓鱼而不用大网,射箭不射栖息的鸟。
孔子说:有些人自己不知道冒充内行,我绝对不这样。多求知,选择可以实践,求知识学问的第二等人才。
互乡这个地方的人很难讲话,这地方有个年轻的人来看孔子,弟子们奇怪孔子跟他们谈话。孔子说:肯求上进的人,不要使人没有进步的机会,不要太过分。即使是一个坏人,能够自己反省过来来求进步,不可不以为然轻视。
孔子说:仁义是摸不着、看不到、很高远的?只要在观念上引发仁慈心爱人,就可达于仁道。
陈官员说:鲁昭公知礼不知礼?孔子说:知道。孔子离开后,陈官员靠近巫马期说:我听说君子没有偏私,可孔子能免了私心?鲁昭公娶了吴国的一个女子作太太,取名吴孟子。他要知礼,谁还不知礼?巫马期告诉孔子后,孔子说:我实在非常幸福,我只要有一点错误,别人就会指出来。(吴国与鲁国是周公之后,依礼是不能通婚)
孔子听到别人歌唱好,他一定要求对方再唱一次,学会了跟着一起和唱。
孔子说:文学的修养也许我和一般知识分子差不多。身体力行做到了君子这个标准,自我反省,实在还没有很大的心得。圣者的境界与仁者的境界,我怎么敢当?我朝这条路努力没有满足或厌烦,教人家也没有厌倦的时候,只要人肯来学,我就教他。学生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做学生的,无法学到的地方
孔子生病,子路请法师祈福,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回答说:有的。诔文说:人应该去祷告天地、上下各种神祇。孔子说:那我天天都在祷告很久,还照样生病。
孔子说:奢侈惯了就不守规矩,保守惯了根基稳定。与其开放得过分了,还不如保守一点好。
君子胸襟心境不怀私开阔,小人患得患失被物质驾驭。
孔子温和而又严肃,威严而又不凶暴,恭敬而又安详。
2、孔子的文学修养,到底怎么样呢?用现在的眼光,非常的一般,就是普通人;那为什么孔子这么被人传颂?功劳大。推动了普及教育,进行了制度改革,形成了人道规则,这些在那个没落的年代是非常巨大的功劳;所以,孔子不是圣人都不行。孔子的圣人不是被赞美的,而是他当得起,他的影响是到那个程度的;诸子百家的学识,孔子可能不是最高的,思想也不是最高的,但是他的功劳是最大。仅仅是民办学校普及教育,他就能当大乘至圣先师。
3、我们很多都是在讲述而不作,什么是述而不作?就是真切的了解文化思想,不要乱来,偏离那个本来面貌;所以,这里的述而不作不是说,不创作,专门看古人书,而是真实了解古人思想,不要乱来。对于写作这件事,当然要语不惊人死不休,唯新创作;但是学习前人的文化,不要乱来,要知道本来面貌。
4、人都是矛盾的,要学会与矛盾相处,整合矛盾,运用矛盾;你不能说一个人是消极的,他就没有积极,也不能说人只有消极与积极没有平常情绪,所以每个人都是多矛盾化的,都是多层次的;只懂单一与二元对立,是对于本身认识的局限。
5、为什么要关注仁呢?这就是领导人的关键,你不能自己好,让下面人没有活路,做事情要考虑大家的利益;如果,光自己好,这怎么能叫社会?所以,就有不同称号,伯夷叔齐被称作为贤人,是为什么?就是学问道德好点,智慧不够,生生把自己饿死,看似是傲骨,实际上是无能;你看孔子生活在鲁国,鲁国的国君也违反了礼,他怎么做的?没有饿死自己,而是制造影响力,运用教育的力量,让后人不效法而修正自身。
6、人这一辈子,还是要保守一点,你最起码可以稳定,在稳定的情况下在求发展;很多人不愿意稳定,只能成为市场的被收割者。现在产能过剩,商品比消费者还要多,所以广告总是刺激消费,制造紧张危机感;凡是被这些虚假的引诱的,有那个不是承担眼中代价?这个世界最贵的税,就是智慧税;最严重的违法,就是愚蠢。你平常的违法还是有限度的代价,愚蠢呢?是没有限度的重复付出代价,因为愚蠢家破人亡的比比皆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