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211毕业的儿子或者女儿,三十岁不出去工作,窝在家里啃老。
经常在网络上看到的事情,想不到发生在身边。
原来的同事,彼此离开原来单位之后,我们一直保持联系,成了朋友。
她女儿,浙江211大学毕业,计算机专业,辗转于杭州、南京与苏州,六年时间换了多份工作。口罩结束回到家,不工作不交友,大门不迈二门不出,至于这六年期间在什么单位、从事什么岗位、挣了多少钱、个人生活怎样,父母一问翻白眼,什么也不说。
三十岁的姑娘,回家一年多,不跟父母交流,不找工作,就这么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朋友能不焦虑吗?
朋友特性我比较了解,心眼好,做人实在,不骄不躁,就是性格温吞水,优柔寡断。她与老公同班,毕业于九十年代的本科,属于高学历了,两个人都是事业单位,加上老公业余做生意,家庭收入中偏上。
朋友很少说夫妻感情,无意中漏出的几句,老公性格暴躁,控制欲强,两个人经常吵架,把离婚挂在嘴边,但一直没有离掉,不知道什么原因,外人也不好过问。
他们这样对女儿是否造成负面影响?不得而知。
现实就是,她女儿小时候圆头圆脑,比较可爱,大学毕业后,话不多,不爱搭理人。
尽管说,成年人,又是高学历,再拿原生家庭说事,未免对自己太不负责,糟糕的原生家庭确实会伤害一个人,但大到一锤定乾坤吗?
我想说的是,过去的已经过去,不要一味追究谁责任大谁责任小,如何解开眼面前的疙瘩才是重中之重。
三十岁的孩子不上班不交友不外出,做父母的不是心如刀绞吗?
当务之急,作为父母首先反省自己,反省自己过去过分的做法,然后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孩子走出来。
孩子再大,也是自己的孩子,父母不帮助孩子,还能指望谁?这个时候,打骂孩子,给孩子施加压力,只会适得其反。
那天与朋友见面,我说手机上注册了两个应聘APP,上面有很多用工信息,也经常有单位主动联系我,我只是不愿意从事与过去相类似的工作,否则我早就返聘了。
朋友听了之后,即刻把我手机上的APP拍了过去,回家给女儿做参考,转身她长长地叹口气,女儿其实都不怎么搭理她。
女儿就这样窝在家,搁谁头上都不轻松,朋友愁眉苦脸我能理解。
女儿在外面这几年,什么都不跟父母说,回家来又不跟父母交流,我认为女儿心态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我不能这么直杵杵地提醒朋友。
心理问题很普遍,但很多人讳莫如深,提到谁有心理问题,就好像说谁神经病一样,感觉十分刺耳。
我只能叮嘱朋友,想办法带女儿出去走一走玩一玩,想办法让女儿主动把这几年经历的事情说出来,打开心扉比找工作更重要。
我儿子读书时,我从不关心儿子内心想什么要什么,只把自己的想法与愿望一股脑儿地强加到儿子头上,态度恶劣,面目狰狞。
到了初三最后一个月,因为一件事我幡然醒悟,于是改变做法,每天放学后带他去小街闲逛吃东西,跟儿子交流,甚至鼓励不学习了,考不上高中拉倒,咱读职业学校,以后有可能专升本。
儿子高考填写志愿,尊重他本人的意愿。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我很少打电话给儿子,更不问他学习如何,只字不提未来如何安排。
后来考公考编等就业,我一概不问,儿子想怎么就怎么,他问我建议,我才开口。
他一心要去大城市闯荡,我不认可,但尊重他的选择,并且鼓励他:未来你在一线城市呆不住,就回家,家里有得吃有得住,回家来做工人、开出租车都没有关系,劳动最光荣。爸妈不需要你有出息,只需要你健康开朗,自食其力就行。未来爸妈努力把身体养好,尽量不给你增加麻烦。
这些话,我也告诉了朋友,不给孩子增加任何压力,未来孩子如何对待老年的我们,应该水到渠成,强求不来。
我现在依旧每天为孩子担心,但我不会在儿子跟前流露出来,相反,我在儿子跟前经常表现得大大咧咧没心没肺,事实上,这也是我努力追求的状态。
什么样的日子不能过?钱少少过,钱多多过,父母当年住茅草房一样全须全尾地养大我们兄妹五个,现在我们有住房每月有固定的工资,还怕什么呢?(其实心态时好时坏,想法经常矛盾,人就是矛盾体)
儿子能在大城市站稳脚跟遂了他的心愿,更好,万一呆不住 ,就回家打工,最差一步,去农村租几亩地种种,能养活自己就行。
有出息是个啥东西?劳资眼里,就是狗屁!
活泼泼地过日子,热气腾腾地活着,就是最大的出息。
哪儿的水不养人,哪儿的太阳晒不干衣服?
我就是这么鼓励儿子,解除他的后顾之忧,天不怕地不怕,保持心态乐观,积极地过好每一天。
欣慰的是,儿子吃了很多苦承受很多委屈经历很多煎熬之后,心态越来越好,抗打击能力超乎我想象,这一点儿子做得比我好,我为他骄傲,说他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儿子走到今天这一步,谈何容易,距离铮铮铁骨男子汉(贩夫走卒也可以这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儿子越来越强大。
朋友临转身离去,问我,眼面前假如是你怎么做?
我大着嗓门,没心没肺地告诉她:假如是我,暂时不建议帮助姑娘找单位,而是带着她一起游山玩水,全国各地走遍,饱览各地风土人情与风光,直至姑娘自己愿意走出家门自食其力。
(真实事例:本地有个姑娘身患重度抑郁,几度轻生,家境普通的父母卖了唯一的住房,买了房车,带着孩子全国各地走走透,两年时间过去,姑娘病情好转,吃饭与睡眠渐趋正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