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同事的父亲去世,我从同事夫妇那里了解到,她的父亲也是一个性格比较独特、倔强的人。
女同事姓孙,我们在一起工作马上就三十年了,其实她早到退休年纪,但她又返聘回来,继续工作五年,到六十岁退休,时间过的很快,这不,已经三年了,再有两年,她就真得退休了。
同事比我大,就叫她孙姐吧!这么多年来,我们关系挺好的,她儿子在我校上学时,她专门把儿子转到我班,这是她对我的信任啊!可惜的是,她儿子在婚后一年多,就因车祸而失去生命,那几年,她一直没有走出失子之痛的阴影。
大约五年之后,她们夫妇又有了个儿子,即使问跟她关系最好的人,也不知她是怎么得的儿子?估计不是自己生的,那就还有两种可能:一是抱养,二是试管婴儿。具体是怎样的?没几人知道,但她能从阴影中走出来,重新融入生活中,这才是人们愿意看到的。
三年前,我跟她教一个班,她对我给予很大的信任,说透了就是让我替她多担待,因为她要照顾儿子,当时刚上幼儿园,每天,她的时间很紧张,所以,能替她做的事我就都替她代劳了。同事之间嘛!我觉得是应该的,我付出的不过是些时间,其它的又没什么!
孙姐说话很快,工作上没得说,是学校比较早的评上高级职称的人。
两年前,我俩办公的坐椅是背靠背,谈话是比较多的,她经历过失子之痛,现在又有一个小儿子,那真是万千宠爱在儿子一身了,她经常让我看她儿子的照片,谈论儿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我都会津津有味的听她说,她始终流露出的是喜悦、激动和幸福,我都被她感染了。
孙姐也跟我谈她的父亲,她父亲比我母亲大一岁,在生活自理方面,我母亲跟她父亲可差远了;在这方面,每提起我都要感叹。
孙姐的父亲,从不跟子女住一块儿,一年四季皆是如此,他住的屋子,夏天没有空调,冬天没有水暖,只有一个电暖气,对于这么大年纪的一个老人,真想不到他是怎么度过的?不是子女嫌弃他,是他不愿意跟子女住在一起。
孙姐的父亲去世,我去吊唁,跟孙姐在一块儿两个小时,大多谈的是她父亲的事,从跟她的交谈中,我知道了她父亲为什么不跟子女住在一起的原因。
孙姐的父亲是一九三三出生的,还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原本他复员后是有工作的,曾是邮电局的正式职工,但他因为子女多,孙姐共五 个兄弟姊妹,她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还有一个弟弟,她父亲觉得当时的工资养活不了全家人,干脆就回家了,当起了农民,他有的是力气,据杨姐说,他能推起千斤的车子,是个劳动的好手,就凭这一点,他以前的事和不跟子女住一起,就都能理解了。
孙姐的父亲有着倔强的性格,孙姐跟她父亲有相似之处,在家里说一不二,孙姐的丈夫是个好脾气,一切都听孙姐的,但他们夫妇俩关系很好,家里经济条件尚可,抚养儿子长大,应是孙姐夫妇俩的最大愿望。
愿老人家安息!愿孙姐节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