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哲学:关于世界的最高普遍性原理之学

哲学:关于世界的最高普遍性原理之学

作者: 道学 | 来源:发表于2023-05-30 13:13 被阅读0次

什么是哲学?这是一个自哲学诞生之日起直至今日都无法统一的定义,历史上很多哲学家和学者都尝试解释或阐述过“哲学”的定义,但在人类历史上关于“哲学是什么”的问题,至今没有形成统一和权威的认知。

古希腊哲学家说“哲学是爱智慧”,但这仅仅是看到哲学具有的“智慧”性质,可以给人以“智慧”,但对于“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这样的回答是非常模糊且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就好像有人问你“什么是苹果”,你回答“爱糖分”是一个道理,哲学可以给人带来智慧,苹果可以给人带来糖分,这能是对“哲学”的定义吗,显然不能,这只是某个思想家的一种对哲学的个人理解罢了。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科学知识所不能肯定之事物的思考;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论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罗素认为)都属于科学;一切涉及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这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黑格尔认为:哲学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运动,哲学是对绝对的追求。“哲学以绝对为对象,它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黑格尔《小逻辑》。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出自己的哲学定义:“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思想”。中外哲学的产生皆起源于疑问。

不同的学者、哲学家对哲学的理解和定义也不同,甚至可以说是百人百答、千人千义,没有什么学科会像“哲学”一样,严重缺乏统一和权威的定义,没有什么学科会像“哲学”一样,对其理解和定义充满各种各样的主观性和随机性。一个教了一辈子哲学课的教授,在被学生问到“什么是哲学”时,也只能摇头叹息,拿出哲学史上的各种哲学家对“哲学”五花八门的理解和定义来回答他的学生,甚至很多教授在被问到“什么是哲学”时,会直接说“哲学就是哲学史”,想想这是多么无奈的回答,也许对于学习哲学和教授哲学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比“哲学是什么”更让人无奈和头疼了问题了。

那么“哲学”究竟有没有一个像“物理学”、“化学”、“生物学”一样能够让人普遍理解并认可的统一和权威的定义呢?究竟有没有一个不再出于哲学家的主观判定和个人理解的,而是作为“哲学”本身所“是”的理性而客观的定义呢?

“哲学是什么”也就是在问“哲学”的定义和“哲学”这门学科的定位问题,“哲学”要定位为“什么样”的“ 学问”,“哲学”要定义为什么样的“知识”,“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区别与关系在哪里,“哲学”的基本知识结构是什么样的,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哲学”在未来能不能够成为像物理学、化学…等科学一样具有清晰、完整的定义,具有系统、严谨的知识结构,具有规范和统一的理论模型的关键所在。

究竟“什么是哲学”呢?

在历史上的一切可以称之为“哲学”的理论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情况,即“哲学”仿佛是无处不在的,有关于“结构的哲学”,有关于“道德的哲学”,有关于“语言的哲学”,有关于“社会的哲学”,有关于“伦理的哲学”,有关于“世界组成的哲学”,有关于“世界属性的哲学”,有关于“精神的哲学”,有关于“价值的哲学”,有关于“人的哲学”,有关于“治国的哲学”,有关于“关系的哲学”,有关于“人性的哲学”,有关于“形式的哲学”,有关于“制造的哲学”,有关于“运动的哲学”,有关于“过程的哲学”,有关于“变化的哲学”,有关于“逻辑的哲学”,有关于“物质的哲学”,有关于“意志的哲学”,有关于“存在的哲学”,有关于“范畴的哲学”,有关于“实践的哲学”,有关于“空间的哲学”,有关于“数形的哲学”,有关于“灵魂的哲学”…“哲学”的种类是如此之多,不计其数。虽然人们对于“哲学”的定义并不统一,但这并不影响人类创造出各种各样的“哲学理论”,“哲学”领域迫切的需要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定义和统一模型来完成对“哲学”这门学科的整体性建设,时代的发展已经不容许本时代的思想家来回避“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了,“哲学”必须也必然要回归“哲学”本身,“哲学是什么”应该是“哲学”本身是什么,而不是百家、千人的一家一论、一人一义,“哲学之所是”当回归“哲学之所是”本身,应该有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普遍统一性的概念之标准,“哲学”就是“哲学”而不是其他什么学的真正标准,只有确立了概念标准,才能为“哲学”带来真正意义上的大发展、大融合和大实现。

“量变产生质变”,这是一个哲学原理。“世界是永恒运动、变化着的”,这是一个哲学原理。前者是说“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后者是说“运动、变化是永恒的不灭”的,这两种原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无论放到什么样的条件下,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坐标系”和时空,这两种原理都适用。换句话说,就是具有绝对的普遍适用性。

再比如“恒系思想体系”中的“太极意志体”本体论,即认为世界是由作为“绝对实在”的“太极意志体”所组成,“太极意志体”是构成万物最小的单元和实在。再比如“恒系思想体系”的“原灵理论”,即认为世界上的万物、物种、主体的“灵魂意识”都具有一个不可生灭、不能增加或减少,不能被建构和被制造的“灵魂图式”。这些哲学原理也都具有一个共同体点,即无论处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处在什么样的“坐标系”和时空,“太极意志体”和“原灵”都不会发生本质改变,祂们的存在具有绝对性和第一性,具有绝对的普遍适用性。

被称为“科学与哲学之祖”的西方历史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起源于水,水是万物的本源。那么“水是万物的本源”这一理念是哲学吗?

“水是世界的组成部分”,“水是H2O分子组成的”这些已经是众所周知的知识,很显然水不是万物的本源,万物也不是起源于水,泰勒斯的这一理念明显是错误的,但我们不能否认第一个这样去提问并尝试给出答案的哲学家的伟大,泰勒斯是很了不起的,但是泰勒斯的理念是错误的,那么这样错误的理念我们能理解为是“哲学原理”吗?

如果我们把“万物起源于水”当作“哲学原理”,就等于默认“万物起源于水”的正确性、绝对性和普遍性,这显然是错误的知识。

我们知道高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于“牛顿力学”,经典力学的应用受到物体运动速率的限制,当物体运动的速率接近真空中的光速时,经典力学的许多观念将发生重大变化。如经典力学中认为物体的质量不仅不变,并且与物体的速度或能量无关,但相对论研究则表明,物体的质量将随着运动速率的增加而增大,物体的质量和能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牛顿运动定律不适用于微观领域中物质结构和能量不连续现象。

“牛顿力学”是科学中物理学的原理,在低于光速运动的物体中适用,而接近光速或达到光速时,牛顿力学则不再适用,这样的“物理学原理”只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一定的普遍性。

通过以上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凡哲学性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普遍适用性,具有最高的普遍性适用性,而科学的原理、物理学的原理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非最高的普遍适用性,和非绝对性。而类似泰勒斯所认为的“水是万物的本源去”的理念则完全不能算是“哲学原理”,不具有最高的普遍适用性,因此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本源”的理念本质上是一种思想,是思想家、哲学家的一个主观理念,而不是不以哲学家主观理念而存在的“普遍适用性的“是””。

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具有最高普遍性、最高适用性和第一性的存在、结构、形式、属性、运动变化和规律原理。

因此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本源论”属于思想理念而不是哲学原理,牛顿力学属于物理学原理而非哲学原理。哲学原理需要最高的普遍性和最高的适用性,在任何“坐标系”和“时空”中的都具有恒久不变的“绝对性”,这就是哲学原理。

因此哲学实际上是研究整个世界具有最高普遍性、最高适用性和绝对性、第一性的学问,哲学的研究对象是不仅限于微观世界,还研究宏观世界,不仅研究一般物质,还研究所有物质,哲学要从整个世界的存在中找出最高的普遍性和最高的适用性,正因为哲学所具有的这种最高普遍性特质,也意味着哲学在人类一切知识中具有主导性的地位,只要找到了哲学上的最高普遍性知识,就可以实现指导一般普遍性、一般适用性和一般规律性的知识,也因此哲学本质上确实是一切知识的纲领之学。

科学中的“能量守恒定律”具有最高的普遍性,这种定律本质上是超越一般性原理或一般普遍性规律的,是具有哲学性的,因此科学领域的“能量守恒定律”本质上也是哲学上的“规律”或“原理”,属于哲学律的一种,我们要能区分出类似“能量守恒定律”这样的原理的本质属性,无论是是什么学科,凡具有最高普遍性和最高适用性的原理都是哲学原理,反之只具有相对普遍性和相对适用性的原理都属于科学原理,这是哲学和科学真正的区别所在,前者具有最高普遍性、最高适用性、具有第一性和绝对性,后者具有相对普遍性、相对适用性和非第一性和非绝对性。

思想不等于哲学,思想是一种理念,但这种理念未必具有哲学性,也可能不具有科学性,祂就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一种主体的自我意识之于对象世界的概念构建,只有客观的、真实的、不变的,具有最高普遍性和最高适用性的理念才是真哲学,哲学不是假知识,也不等于理念,只有真的最高普遍性、最高适用性的知识才是哲学知识,只有基于最高普遍性的知识、最高适用性的认知所构建的理念才是哲学理念,因此真正的哲学本身就具有“最广泛的科学性”和“最普遍的真理性”。

哲学本质上是一种最高普遍性的科学知识原理,是一种最高适用的真理知识原理。

我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哲学、认识哲学并发现新的哲学原理,只要关于哲学的本质、哲学的定义、哲学研究的对象…这些基本问题搞清楚了,哲学必然会迎来全面和深入的发展,这是一种必然的历史趋势。

相关文章

  • 『哲思征文』关于哲学

    “什么是哲学”,“哲学是什么”? “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就是爱智慧之学,中国没有爱智慧之学,只有智慧之学,是为了达到别...

  • 《与哲学家谈快乐》:与生俱来的快乐

    思衣谷 哲学是爱智之学,传统的教育告诉我们,哲学是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而事实上,...

  • 论亚里士多德的运动观——对《物理学》的解读(五)

    3.4 运动是普遍性和活动性的统一 哲学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追求世界在空间上的统一性和时间上的永恒,所以,普遍性...

  • 《大学》笔记

    大学之道(大人之学) 道:1,道路;2,道理;3,哲学(道可道);4,说话,5,宗教,学术宗派最高主旨(茶道) 明...

  • 用发展观的角度去看写作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 1、〖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

  • 我们因何总是喜欢吵架?

    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会有矛盾,这个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根据哲学上矛盾普遍性的原理可以解释这个问题,矛盾无处不在,小到...

  • 多一些智慧追求,少一些聪明算计

    在古代西方人的观念中,追求智慧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所以作为爱智之学的哲学就成为了最高深的学问;而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智...

  • 圣贤公式

    老子之学是哲学,是万学之学,复兴国学,不可不更多的研读学习老子之学。甚至可以说,孔子之学、孙子之学、韩非子之学、墨...

  • 文史哲拾贝与清理 四十八

    现代哲学是超越性的理性思考。哲学面对的是对于这个世界普遍性的思考,力图给人类的发展与前行提供一个终极方案。而作为...

  • 生活在裂缝

    无用之学之有用 抽象地说,读哲学是为了让人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人、认识自己;功利地说,哲学看似无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哲学:关于世界的最高普遍性原理之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is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