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必也正名

必也正名

作者: 三千奥义 | 来源:发表于2022-07-24 00:35 被阅读0次

孔子失望于楚国之后,弟子多有出仕于卫国的,要求孔子返卫,孔子即率领弟子一行离开了负函,经陈国到了卫国。这时孔子已六十三岁了。到卫以前,卫灵公已死。其孙辄当国。辄的父亲蒯聩在灵公生前,因怨恨灵公夫人南子与人私通,谋诛南子未遂,逃奔宋国,后又转往晋国了。及灵公死后,南子立辄为君,即为卫出公。蒯聩以父在君位应由父继,为此与辄父子争国。当时各国诸侯倾向蒯聩,舆论责难卫君辄,辄受到诸国压力。当时卫国上下都在议论此事。

子路认为,卫出公蒯辄很可能谋求孔子支持自己。因而问老师:“如果卫君让先生来主持政事,您打算从什么做起呢?”

孔子说:“一定要先纠正名分上不合礼的问题呀!”

子路因为当时卫国父子正在互争君位,觉得孔子不合时宜,便不以为然地说:“有这个必要吗?老师你太迂腐了!为什么要花气力去正什么虚名?”

孔子因名分是政治的基础,于是斥责子路说:“由啊,你真是太粗野了!君子对于自己不懂的事,大概都应采取存疑态度。如果名分不正,那么说话就不顺当,办起事来就难成功;办不成事,那么礼乐制度就不能兴起;礼乐制度不能兴起,那么刑罚也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当,百姓就会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君子确定一个名分,一定要能说得清楚,说出来了必定要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说出的任何一句话,是不能有一点马虎敷衍、随便任意的。”

冉有问子贡:“你认为我们的老师会帮助卫出公蒯辄吗?”子贡说:“这个问题,我正想去问老师。”

子贡进见了孔子后,巧妙地问:“伯夷和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孔子回答说:“是古代有贤德的人啊!”子贡又问:“他们互让君位而出走,最后饿死在了首阳山上,他们心里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一心谋求仁德而又得到了仁德,有什么可怨恨的呢?”

子贡由此理解了老师主张礼让,不会支持卫出公同父亲争夺君位。出来就对冉有说:“夫子不为也。”

相关文章

  • 必也正名

    孔子失望于楚国之后,弟子多有出仕于卫国的,要求孔子返卫,孔子即率领弟子一行离开了负函,经陈国到了卫国。这时孔子已六...

  • 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卫君侍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

  • 必也正名乎(江前进)

    孔子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而在“礼”中,主张克己复礼,首/尤重“必也...

  • 必也正名乎——论语贯通148

    颜回是孔子弟子里面学问与道德的代表,《颜渊》篇是仁的思想在实践中的不同层面的运用;子路是孔子弟子里面行动的代表,《...

  • 2022论语分享第292篇:定好各自的职责,名正才能言顺

    【论语原文】 子曰:“必也正名乎!”(13.3) 【释义】 团队要有各自的角色,要各司其职。 【一句话总结】 定好...

  • 哈喽~“子非文”

    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 论语·子路篇13-8.9.10

    13.8[传统为13.3]子路曰:“卫君①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

  • 论语·子路13.3

    分享《论语.子路13.3》: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

  • 《论语》共修(一七三)名正言顺:让初心成为前进的指明灯

    《论语·子路》名正言顺:让初心成为前进的指明灯 13.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

  • 名正言顺

    13.3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必也正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dtjiirtx.html